“曾經擠破頭難入學,如今招滿學生都成奢望”!
它被稱為成都最“熱門”的學校,入學堪比搶春運火車票!
明明學費高達四萬八,家長們卻擠破了頭也要把孩子送進學校。
這所曾號稱“直通清北”的名校,如今卻鬧出了“招生荒”!
連續多天發布補錄名額,卻連一名學生的影子都見不到!
就連學校附近的打印店老板都搖頭:“往年復印報名表的學生能排到街尾”!
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何成都外國語學校一夜之間無人問津了?
成外驚現“招生荒”?
如果你是成都本地人,那你肯定見證過巔峰時期的成外。
當年想要進成外,不花點功夫想都別想,最次也要排隊三天!
有些家長為了給孩子報名,連續三天睡在校長辦公室門口。
當時,成外校門口常常停滿豪車,家長們提著水果籃排隊找副校長。
有個做生意的家長,為了給孩子搶個名額,硬是在學校附近租了半年房。
表示:“就算是拼了老命,也要讓娃進成外”!
那時候的成外,一年學費超過4萬,但家長們都覺得物超所值。
學校每年都有幾十個學生能直通清北,出國留學也非常容易。
當時流行一句話叫:“進成外,差不多就算踏入了名校大門”!
“花十萬換名校文憑”,成了當時家長們津津樂道的“教育投資”。
然而到了今年,當學校公布257個補錄名額時,整個成都都炸了鍋。
要知道,2019年的時候,成外初中部報名人數突破8000人,錄取率不足5%。
如今卻鬧出了“招生荒”,連學校附近的文具店生意都不好了。
更刺眼的是學費賬單,一年8萬多,算是住宿、伙食一年十萬打底。
這還不算什么,學校的招生范圍也被限制在金牛區。
金牛區的公立學校厲害的嚇人,實驗中學的升學率比成外還高。
家長們算完賬后,心都涼透了“花這個錢純粹是白花了”!
曾有家長花15萬找關系把孩子弄進成外,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隔壁家的孩子上公立學校,學習成績比他還好。
人家學費一年才幾百塊,我花15萬,都給孩子買輛車了!
這些話在家長群里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家長認清了成外的真面目。
許多家長直言:“私立學校的光環,早已不復存在了”!
而且就在今年,金牛區公立中學突然宣布:
重點班教授全由教齡超20年的高級教師擔任,硬件設施全面升級。
曾經成外引以為傲的教師資源,也被公立學校擊穿。
一起靠超綱教學出成績,現在必須按課標來。
某離職教師透露:“火箭班”的秘密武器已經失效了。
家長拒絕當冤大頭
公立學校的全面反超,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去了公立學校。
除了學校質量越來越小外,成外日漸昂貴的學費。
也成為了壓垮城外的最后一根稻草。
例如李女士的孩子今年小升初,三年前就開始打聽成外的事情。
可最近卻突然改變了主意,因為她詳細的算了筆賬:
成外學費8萬,加上校服3000,再加上研學兩萬,一年起步十萬。
李女士家里兩個孩子,加起來一年都直逼20萬去了。
這錢在老家,都夠買下一座差不多面積的房子了。
所以思來想去,李女士最終還是決定讓孩子讀公立學校。
公立學校的重點班,老師絲毫不比城外差,也不用交學費。
這些錢省下來,等孩子上大學再用,不也挺好?
如今越來越多家長像李女士這樣,開始選擇相信公立學校。
以前流行的“只有私立才抓的緊”的說法,現在也早就站不住腳了。
有的家長曬出了公立學校老師批改作業比私立還用心。
甚至連每一道錯題旁都有老師的標注。
再加上如今經濟形勢不佳,大多家庭都被迫消費降級。
大家都不富裕了,誰還愿意花十萬讀私立學校呢?
一些做生意的家長表示:以前賺錢容易,花幾萬買個安心沒什么。
現在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干,既然公立和私立沒什么區別。
那肯定是去上公立呀,誰還愿意去花這個冤枉錢?
再加上如今“海歸”跟菜市場的白菜一樣,碩士畢業跑外賣都不稀奇。
有家長盤算過,孩子在國外讀十年,再去國外讀四年。
總花費差不多能在成都買兩套房了,到頭來換一份月薪幾千的工作。
不吃不喝二十年都掙不回來,這一算賬,誰還敢往火坑里挑?
網上還流傳出“成外老師流失”的消息,家長們更猶豫了。
據網友爆料,這幾年,成外走了十幾個骨干老師,都去了公立學校。
留下的都是年輕老師,經驗不足,教學質量肯定會下降。
雖然學校辟謠了,但許多家長對此還是深感疑慮。
如今成外招生咨詢量不足過去三分之一,家長們如今只在乎退費條款。
教育局舉報信箱,塞滿了私立學校退費糾紛,這場信任崩塌比股票跳水還慘烈。
私立學校沒落成定局
如今許多私立學校,為了招生不惜“斷臂求生”。
城西私校學費打六折,城南推出分期免息。
城北國際學校更是把課程賤賣給公立學校當興趣班。
學校也開始裁員、縮減課程、外教換成本土老師。
各種節省開支的招數全都用上了。
說白了,就是拼盡一切辦法想挺過去。
成都外國語學校的補錄事件,不如說是教育界“祛魅”運動的開端。
過去人們都認為,教育越貴越好,名校就是通往成功的門票。
但事實告訴我們,教育不是“燒錢大戰”,名牌學校更不一定穩贏。
與其花十萬去上所謂的“好學?!保蝗缍嗷c時間陪陪孩子。
擠破頭去進“火箭班”,還不如請個靠譜的老師。
真正的好教育,是讓孩子愛上學習,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出發。
如今私立學校正在失去“特權”,公立學校也擁有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
教育部門明確規定私立學校不得超綱教學,課程與公立學校保持一致。
這一措施,直接削弱了城外的“王牌”優勢。
以前通過提前招生搶優質生源,如今只能和公立學校同步招生。
越來越多政策,讓城外徹底失去了競爭優勢。
家長們如今都不再“迷戀名校”花冤枉錢,教育回歸了他本來的價值。
大家都明白了,真正站得住腳的學校,靠的從來不是虛浮的包裝。
而是扎扎實實地教學,為每個孩子用心付出。
這樣看來,在這個越來越浮躁的時代,這次降溫或許并不是壞事。
成外的難題,說到底就是教育行業的一次“大洗牌”。
之前幾十年,私立學校靠高收費、搶尖招生迅速發展。
結果忽略了教育的本質不是“賺大錢”,而是培養人才。
如今家長們逐漸醒悟,明白“貴的不一定好”。
公立學校憑借普惠,反而重新贏得了信任。
未來私立學校要么降價,要么把教育質量提上去,不然遲早被市場淘汰。
結語
此次私立學校大規模招生荒,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教育不該變成少數人追求的“奢侈”,應該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必需”。
教育也不該成為攀比的工具,而是培養成長的土地。
每所學校都能平起平坐,孩子們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
家長們也無需承擔“天價學費”,這樣的教育才算“公平”!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