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突然多出270億盈余?關稅戰真能靠這賺錢?最近私信被問爆了,但真相可能比你想的要“魔幻”——這根本不是賺錢,更像是場精心設計的會計游戲。要是真以為這錢全來自關稅,那可就把美國財政想得太簡單了。
你可能不知道,每年6月都是美國財政的“收款旺季”。企業預繳的稅、高凈值人群分季度交的錢,都集中在這時候到賬,收入自然比平時高,這本身就是全年收入的一個小高峰。而且這段時間,美國的債務上限還處于暫停狀態,政府沒法隨便花錢,只能用之前從退休基金、特殊賬戶里“挪”來的錢,支出少了,收入又集中到賬,賬面自然就顯得有盈余了,但這可不是真的賺了錢。
有幾個數據得給你拎清楚。現在回購和準備金的比率降到82%了,這數跟2019年“回購市場崩盤”時差不多(當時是81%)。啥意思?就是市場對回購的需求快把銀行能借的準備金吃掉82%了,說明流動性已經開始亮黃燈了。還有個叫SOFR的隔夜融資利率,交易量降到2.75萬億美元,這說明銀行能往外借的錢快到頂了,市場錢緊得很。
更關鍵的是美國財政部的“錢包”(TGA賬戶),上周三還有3110億美元,第二天就降到2880億,其實是在縮水。這說明政府往市場投的錢在減少,對依賴政府花錢的市場來說可不是好事。而且,7月4日那個“大而美法案”通過后,債務上限提高了,但美國政府還沒開始大規模發債呢。
彭博社引述德意志銀行分析師的話說,7、8月財政赤字支出高,財政部沒法這倆月趕緊把TGA賬戶填滿,打算拖到9月。為啥拖?現在發債太貴,9月美聯儲可能降息,到時候發債能便宜點。不過市場對9月降息的預期,剛從90%暴跌到67%,估計特朗普他們又得背地里念叨鮑威爾了。
那要是美國政府開始大規模發債會咋樣?現在這供應量,十年期美債收益率都飆到4.4%以上了,會不會再回到5%以上的“無風險利率”?更重要的是,發債的錢從哪來?別指望那7.1萬億貨幣市場基金,大部分都買了短期債券,真能隨時動的現金,也就銀行存款準備金(基本被鎖住了)和RRP,現在只剩1800億左右,不夠看的。
所以說白了,這財政盈余就是“收款旺季+推遲花錢+推遲借錢+賬戶調一調”湊出來的,不是真賺錢。這也是為啥特朗普他們沒大吹特吹的原因。
日本那邊也挺熱鬧,30年期國債收益率都漲到3.145%了,離歷史高點3.18%就差一丟丟,40年期的也在飆。馬上日本央行要開會,據說要上調通脹預期,加息的壓力老大了。
有個數據能說明問題:20年后開始的10年期日本國債遠期掉期利率,這一個月漲了60多個基點。這利率是市場看“未來長期利率”的關鍵,漲這么多,意思就是“再不加息,長期利率壓不住了”。
但有意思的是,投機資金還在瘋狂做空日元。COT報告顯示,日元多頭少了4432手,空頭多了6751手,凈多頭一下子少了11000多手。這看著矛盾,其實是一回事——他們賭日本央行不敢真加息,還得靠大規模買債壓長期利率,也就是重回YCC政策。
我覺得7月20日日本選舉結果很關鍵。要是石破茂的聯盟丟了參議院多數,自民黨占上風,日本可能就兩條路:關稅戰上服軟,多交關稅;再靠YCC發債壓利率,到時候日元估計得大跌。
再說說周二,美國要出CPI數據了。現在美元指數沖到98附近,黃金白銀在跌,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到4.433%,美股還小漲了點。市場覺得這次CPI可能跟預期差不多,或者稍微熱點兒。
據新華社7月14日報道,《美國財政短期盈余難掩長期債務風險》中提到,美國財政短期收入增長受季節性因素影響顯著,長期債務規模仍在擴大,發債計劃調整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連鎖反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