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雨潤(“商業潤點”商業分析專欄主理人/投資人/企業家教練/香港大學營銷學客座講師)
北京國貿某4A公司會議室里,總監正盯著投影幕布上的數據發呆。甲方剛發來郵件,要求將年度服務費砍掉40%,并附上自家新成立的數字營銷中心組織架構圖。
這個場景正在全球廣告業重復上演,從紐約麥迪遜大道到上海靜安寺,昔日呼風喚雨的廣告公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當甲方開始自建內容團隊、掌握數據中臺、甚至收購技術公司,傳統乙方的生存空間正在被系統性擠壓。這場變革背后,是廣告業價值鏈條的徹底重構。
效率革命:當甲方學會自己造血
在寶潔全球總部,一支300人的內部創意團隊正在運作。這個被戲稱為"小奧美"的部門,每年產出超過2000支廣告片,成本僅為傳統4A公司的三分之一。
這種模式正在成為行業標配,聯合利華、歐萊雅等巨頭相繼建立內部創意工廠,將核心業務收回體內。
經濟寒冬加速了這一進程。WPP集團年財報顯示,其前十大客戶平均服務費縮水27%,而同期甲方自建團隊的成本投入增長41%。
當CMO們發現,培養一個10人內部團隊就能完成80%的常規工作,何必再支付百萬級月費養活整個4A公司?
更致命的是流程優化帶來的效率碾壓。某汽車品牌內部團隊通過建立DAM(數字資產管理)系統,將物料審批周期從15天壓縮至72小時。
這種對流程的極致掌控,讓傳統乙方引以為傲的"專業服務"顯得笨拙而昂貴。就像工業革命時期手工作坊被流水線取代,廣告業的標準化作業正在經歷同樣的命運。
數據霸權:當甲方掌握上帝視角
在騰訊廣告實驗室,某快消品牌正在通過自有CDP(客戶數據平臺)進行實時A/B測試。
他們不再需要等待乙方三天后提交的分析報告,市場部可以直接在儀表盤上觀察用戶行為數據的變化曲線。這種對數據的絕對掌控,正在摧毀乙方最后的技術護城河。
第三方數據服務商的崛起進一步瓦解了乙方的優勢。TalkingData、神策數據等企業提供的SaaS工具,讓甲方以每月數萬元的成本就能獲得過去需要百萬級預算才能構建的數據分析能力。
當甲方可以自主完成用戶畫像、媒介投放優化等工作,乙方的"專業價值"就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附加服務。
更危險的是數據所有權的轉移。某美妝品牌通過在私域流量中植入自定義標簽,積累了超過2億條第一方數據。
這些數據不僅用于廣告投放,更成為產品開發、用戶運營的核心資產。當數據成為新時代的石油,掌握油井的甲方自然不再需要依賴"賣水"的乙方。
創意平權:當甲方解鎖內容密碼
在抖音電商總部,一支由前廣告人組成的"內容軍工廠"正在批量生產爆款視頻。他們運用AI工具自動生成腳本框架,通過用戶互動數據實時調整敘事節奏。這種工業化內容生產模式,讓傳統乙方動輒數周的創意流程顯得低效而陳舊。
UGC(用戶生成內容)的爆發徹底改變了創意生態。
某運動品牌通過發起#全民創作計劃,三個月內收集超過10萬條用戶原創視頻,播放量突破50億次。這種"群眾路線"不僅成本低廉,更創造了真實可感的品牌共鳴,遠非傳統廣告可以比擬。
更根本的變革來自創作工具的民主化。Canva、創客貼等平臺讓非專業人士也能制作出精美設計,AI繪畫工具Midjourney更是將創意門檻降至冰點。
當甲方市場部實習生都能生成合格物料,乙方引以為傲的"創意天賦"就失去了稀缺性。就像數碼相機淘汰膠片時代,廣告業的創作工具正在經歷同樣的范式轉移。
站在2025年的門檻回望,廣告業的權力轉移已成不可逆的趨勢。
那些還在依賴"關系維護"和"模板作業"的乙方,注定會成為行業進化中的淘汰者。
但危機中也孕育著轉機,部分先行者已經開始轉型:有的成為數據咨詢公司,有的專注小眾垂直領域,還有的將自己變成技術服務商。這場變革的本質,是廣告業從"服務提供者"向"價值共創者"的角色蛻變。
當甲方拿起手術刀,乙方需要的不是抵抗,而是學會與持刀者共舞,在新的游戲規則中找到生存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