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WTT大滿貫賽,真的可以說是一場“規則改變命運的現場教學,原本的五局三勝制讓不少慢熱型選手吃盡苦頭,球迷觀賽也常常感覺意猶未盡,結果,年初孫穎莎在WTT征求意見會上提了句“能不能多打幾局,沒想到WTT效率拉滿,直接把單打全部改成了七局四勝制,冠軍賽和大滿貫賽從1/4決賽就開始實行七局四勝,這一刀下去,對局面影響到底有多大,看看陳熠和張本智和的晉級之路就明白了。
先說陳熠這條線,1/4決賽打日本主力早田希娜,陳熠一上來就被對手連下三城,五局三勝制的話,這會兒已經打道回府了,早田直接進四強,這種開局對慢熱型選手簡直是噩夢級別,結果七局四勝制讓陳熠有了喘息空間,最后上演大逆轉,直接把早田送走;到了半決賽,又遇上蒯曼,現場比分3:2蒯曼領先,要是放在老規矩下,蒯曼已經鎖定勝局,但新規給了陳熠絕地反擊的機會,結果又是一波反殺,這劇情說巧合也巧合,說必然也不是沒道理,畢竟頂級賽事里,心理和體能的消耗不是一兩局能決定的,越往后拉扯,越是拼底牌和韌勁。
張本智和這邊也沒少撿便宜,四分之一決賽對陣林詩棟,張本先拿兩局,林詩棟硬是連扳兩盤,第五局又反超,按照五局三勝,林詩棟已經手握勝券,偏偏七局四勝讓張本還能喘口氣,翻盤機會在后面,最終林詩棟敗下陣來,這就是新規帶來的真實變化,有時候,規則不只是公平的保障,也是變數最大的變量。
有球迷會說,賽制是公平的,大家都是提前知道的,誰準備得充分誰就有優勢,確實沒毛病,但細細想想,七局制對體能、心態、臨場調整能力的要求更高,慢熱型和逆風翻盤型選手肯定是最大受益者,而那些開局就猛沖的選手,突然發現“賽點遠了,壓力也跟著提升,一旦節奏被對手咬住,很容易崩盤,這種變化其實是對比賽觀賞性和競技性的雙重提升,球迷看得過癮,選手打得盡興,意外和奇跡的概率也高了不少。
但問題也來了,七局四勝制雖然好看,但對運動員的體能和心理狀態是巨大考驗,尤其在密集賽程下,誰能頂住壓力,誰能在長時間對抗里保持穩定輸出,誰就能走得更遠,這對年輕球員未必全是好消息,畢竟經驗和持久力不是短時間練出來的,像陳熠這次能連扳大逆轉,固然有實力和運氣成分,但長期看,賽制對隊伍整體厚度提出了新挑戰。
回頭看,孫穎莎的提議其實很接地氣,也很懂球迷心理,五局三勝確實容易出現“爆冷或者“一場沒看明白就結束了的尷尬,七局四勝更像是在頂級賽事里給選手和球迷都留了緩沖區,觀賞性拉滿,偶然性降低,實力型選手有更多發揮空間,這下子,大家都得玩真家伙了,擺爛和偷雞的空間越來越小,反而讓比賽內容更飽滿。
不過,規則怎么變,最終決定勝負的還是選手自身,陳熠和張本智和能把握住新規下的轉機,固然要感謝賽制改革,但歸根結底還是硬實力和臨場調整能力起作用,別忘了,賽場上永遠沒有絕對的贏家,下一輪誰能抓住機會還得看臨場狀態和準備細節,賽制改革只是把舞臺搭大了,誰能唱主角還得各憑本事。
這次美國大滿貫賽,陳熠和張本智和都是七局制的直接受益者,賽后不少網友調侃“得感謝孫穎莎,其實也不算夸張,規則的調整不僅讓比賽更好看,也讓“慢熱型選手有了更多追分希望,反過來,也是在提醒所有頂級選手,別想著一波流帶走對手,持久戰才是真正的較量,比賽變得更像馬拉松,拼的不僅是速度,還有耐力、心態和調整力。
最后一句,孫穎莎一句話,WTT改了一條線,陳熠和張本智和收獲了職業生涯的關鍵勝利,這背后是規則和實力的互相成全,也是競技體育最迷人的地方,誰說“規則改變不了命運,這不就擺在眼前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