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5日報道 英國《衛報》7月13日發表題為《金磚國家的發展:一個追求自主并著眼于后西方秩序的新集團》的社論。文章摘編如下:
日前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顯示,這個由新興大國組成的聯盟正變得愈發復雜,或許也愈發重要。對金磚國家而言,體量至關重要。加上今年加入的印度尼西亞,該集團總人口超過世界一半,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的約40%。
“金磚”這個詞最初指的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南非于2011年正式加入。這一名稱源于華爾街對新興大國挑戰西方的預判。如今,金磚國家的核心特征是一種更微妙、更具戰略性的抱負:反對美國的霸權,同時合作打造聯合高科技產業基地。金磚國家在一些方面的做法值得肯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金融機構確實需要改革,發達國家也確實未能兌現氣候融資承諾。面對這種不作為,該集團的合理回應是成立自己的開發銀行,推動綠色工業化模式。
峰會前,金磚國家就氣候行動融資達成正式集體立場,這將有所助益??稍偕茉吹目焖侔l展意味著化石燃料發電裝機容量在該集團總裝機容量中的占比已不足一半。鑒于氣候緊急狀況,這樣的進展無疑值得歡迎。金磚國家如今在綠色科技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且擁有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既具備推動工業增長的工具,也擁有相應的規模。
戰后秩序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美國的主導地位、碳氫化合物和開放的貿易。如今,這三大支柱都在瓦解,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美國自身。當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是美國時,對于許多金磚國家而言,支持石油幾乎沒有什么益處。唐納德·特朗普威脅要對金磚國家加征關稅,這體現了美國對全球貿易的反對態度。特朗普因巴西的內部政治問題對其加征關稅,將經濟外交變成了個人報復,這也凸顯了基于規則的秩序正在瓦解。
這一時刻既帶來挑戰,也孕育機遇。在遭遇西方的關稅壁壘后,中國企業將重心轉向金磚國家。金磚國家關于智慧、清潔增長的愿景,填補了全球秩序中的空白。
盡管成員國間并非鐵板一塊,但金磚國家仍能團結一致。它們最具技術性卻也最具深意的舉措,是開始構建繞過西方體系的金融“管道”。該集團并非要拋棄美元,但其成員國都深知被排斥的滋味。金磚國家能否成功,不僅取決于其抱負,還取決于協調各國利益的能力。(編譯/楊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