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布,8月1日起對所有巴西輸美商品征收50%關稅;巴西總統盧拉明確表示將依據《商業互惠法》反制。這場被稱為“史上最高關稅”的貿易交鋒,從一開始就撕開了政治博弈的序幕。
先看美方動作。特朗普在信函里提了兩件事:一是聲稱要解決“美巴貿易逆差”,二是要求巴西停止對前總統博索納羅的司法審判。但巴西政府當場用數據打臉——根據美方自己統計,過去15年美國對巴西貨物服務貿易累計順差達4100億美元;更諷刺的是,美國對巴西80%的商品本就零關稅,“不公平”從何說起?巴西外交部當天兩度召見美國駐巴代辦,第一次要求解釋美使館為涉政變案的前總統博索納羅辯護的聲明,第二次直接針對加稅決定。甚至當場退回信函,稱其“充滿攻擊性內容和事實錯誤”。
特朗普(資料圖)
再看巴西反制。盧拉的底氣來自生效的《商業互惠法》,這部法律規定,若他國單邊措施損害巴西競爭力,巴政府有權中止商業特許權、投資許可甚至知識產權義務。他援引這一法律宣布對美國商品加征50%關稅時,特別強調:“巴西擁有獨立司法體系,絕不受任何人監護。”這句話直戳美方痛點——表面談貿易,實則干涉巴西內政。更有意思的是,巴西反制的法律依據與美國“301條款”邏輯相似,用對方熟悉的“國內法對抗單邊霸權”套路,被外媒稱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但這場交鋒遠不止經濟賬。特朗普的真實動機,藏在博索納羅案的細節里。這位前總統因涉嫌2022年敗選后策劃政變正接受刑事審判,而他的兒子曾公開求助特朗普團隊。信函里“停止司法調查”的要求,徹底暴露了貿易戰的“私人恩怨”屬性——與其說是經濟施壓,不如說是政治勒索。
更深層的,是美國對金磚國家的焦慮。盧拉近期在金磚峰會上多次表態“世界不需要一個皇帝”,批評美國濫用“關稅大棒”,還推動金磚國家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行本幣結算。這些動作讓美國坐不住了。要知道,巴西是金磚機制中極具影響力的新興經濟體,若其立場動搖,金磚推動的多極化趨勢可能加速。于是,特朗普選擇用關稅“敲打”巴西,試圖削弱其在金磚內部的話語權。
特朗普(資料圖)
經濟層面的反噬來得很快。美國本土已拉響警報:巴西供應全美1/3的咖啡、超過一半的橙汁,還有大量牛肉和糖。加稅直接沖擊美國民生供應鏈,美國橙汁協會急呼“數千就業崗位將消失”,咖啡期貨價格雖從峰值回落,但仍遠高于歷史平均水平。意大利咖啡巨頭Lavazza直言,關稅成本必然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漲價潮已不可避免”。消息公布當天,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單日暴跌近3%,追蹤巴西股市的最大美國上市ETF下跌近2%。但巴西央行強調“匯率波動不撼動反制決心”。
全球格局的連鎖反應更值得關注。巴西反制后,金磚陣營的“去美元化”進程明顯加速:日本放話“與美國博弈”,東盟加快本幣結算,中國此前反制的成功案例成為多國參考。這些動作疊加美國供應鏈危機,讓特朗普的“8月1日大限”壓力倍增。
現在的問題是,這場貿易戰會如何收場?巴西雖表示將依據法律反制,但受限于美對巴投資、制度資本的深度綁定,反制措施難以完全“對等”;美國雖聲稱“不妥協”,卻不得不面對供應鏈斷裂和選民不滿的雙重壓力。
特朗普(資料圖)
從更長時間看,巴西的反制或許只是開始。作為區域性大國、新興市場代表和“去美元化”推動者,巴西不會輕易屈服。若美國持續施壓,巴西可能加速轉向金磚國家合作,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加強本幣結算,進一步減少對美依賴。
這場由“50%關稅”引發的交鋒,本質是美國單邊霸權與新興經濟體主權意識的碰撞。當“美國優先”遇上“巴西不是殖民地”,當“貿易逆差”謊言被數據戳破,當政治私利暴露于眾目睽睽之下,最終的輸家或許早已注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