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一臺臺搭載中國電信5G模塊的智能收割機正沿著精準規劃的路徑馳騁,切割、脫粒、清選一氣呵成,新疆奎屯車排子地區的農戶們正趁著晴好天氣,緊鑼密鼓地開展麥田收割工作,全力確保每一粒糧食都能歸倉。這片曾靠人工揮鐮、牲畜拉運的土地,如今因數智技術的注入,讓夏收跑出了“加速度”—— 中國電信以 5G技術為核心,讓小麥豐收從汗水澆灌邁向智慧賦能,勾勒出新疆智慧農業的鮮活圖景。
(圖為智能收割機進行作業)
20世紀50年代軍墾開發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車排子墾區面臨著荒原植被難開發、缺乏機械化工具等挑戰,戰士們通過自制砍土鏝、人工犁地等方式逐步開墾土地,車排子地區逐漸形成規模化種植體系,小麥成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涉及百姓的米袋子、面袋子。現在,在這連片金黃的麥田里,五臺紅色智能收割機正協同作業。電信 5G網絡與北斗導航系統融合,駕駛艙玻璃上,實時跳動著經緯度坐標和作業進度條,定位精度讓農機在起伏的田壟間也能保持筆直的行駛軌跡。操作員馬小龍坐在3公里外的監控室里,通過4K高清屏幕觀察每臺機器的運行狀態,手指輕點觸摸屏,就能調整收割高度和行進速度。“以前200畝地要5臺收割機忙3天,現在2臺機器1天就能收完,損耗率還從8%降到了2.3%。”馬小龍的話語里滿是自豪。
從人工揮鐮、牲畜拉運到機械速收,遠程調控,這變化的背后,離不開中國電信為這片麥田定制的5G專網。中國電信奎屯分公司總經理介紹說道:“本地已為126臺農機加裝5G模塊,覆蓋作業面積達8.6萬畝,夏收期間累計減少人工投入1200人次,按每畝節約 2 個工時計算,直接降低成本超400萬元。”據初步估算,今年小麥平均畝產可達500公斤以上。預計七月底前就能全面完成夏收任務,為夏季麥浪的豐收畫上圓滿句號。
夏收不是終點,而是富民增收的起點。智能農機的秸稈粉碎還田功能與5G墑情監測聯動,能根據土壤肥力數據自動調節粉碎粒度,全面打牢秋糧生產基礎。在中國電信的智能引擎驅動中,金色麥浪轉化為青蔥禾苗并茁壯成長,為下季種植埋下智慧伏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