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老家印象,兒童時代故事,每天如果不能很早起來去撿糞,可能就沒有早餐吃,我大概7歲這樣,糞便對于一個家庭很重要,牛糞:這個是最有價值的東西,牛基本吃草和黃豆餅,春秋夏基本是靠吃草和大自然水,冬天基本是吃稻草和黃豆餅,這個時間的牛是最容易長膘的時候,但這個時候牛糞是最難撿的,因為每家每戶的牛都會放在牛屋里,糞便基本都會放在自己家的糞堆上,所以基本出去也撿不到,只能撿到豬狗糞。春天夏天牛基本都放在外面,春天的牛吃青草,所以糞便比較多,而且每家都會去稻田埂割草,有時候為了割草會吵架,因為都是為了給家解決困難,這個季節的牛糞有一股青草香。牛糞作用分兩種,一種做肥料播在田地里,這種情況對農作物生長比肥料更好,起到了讓土松軟,達到對農作物很好吸收營養。另外一種就作為柴火,我們都土鍋灶,燒草和柴火,每次當牛糞堆積如山時候我們就開始攉牛糞玩,兌水后用手像和面一般,把它能成一團一團,然后用手把它帖在墻上,像家里蒸咕嚕饃一樣圓,等曬干了手到庫房里,等冬天燒飯,我們當地流行一句話,牛屎(糞)稀飯好吃,真的很好吃,因為稀飯會很有味道,比柴火更好。
我每天大概天沒有亮4-5點起來,拿著糞箕和撿糞鍬開始工作,如果起來早別都沒有起來,可能就會多撿很多,回來就會被媽媽夸獎,對于一個7-8歲的孩子,多么渴望得到媽媽夸獎,因為我是調皮搗蛋孩子,但我自己真不覺得是,可能對自己有些誤解吧!能碰到牛糞就是很幸運了,就跟撿到金元寶一樣開心,豬狗屎相對會少,因為體積也小,所以我最多的豬屎了,因為很多家豬圈不牢靠,豬會經常跑出來,到處拉屎,牛屎很難找的,因為每家都會自己帶糞箕自己帶回家,狗屎雖然多,但太小了,再多也沒有多大用,有很多家沒有豬圈,豬是到處跑的,所以這就給我很大機會,撿完糞回家,分開放,牛屎放在牛糞堆上,其他的放在糞堆上,后面變成肥料。結束后洗手開始燒稀飯,從7歲我開始了每天早上起來撿糞后燒稀飯,后面抹上邊(供桌)打掃院子,爸媽去農田工作去,去菜地搞點青椒,用碗把它磕碎放鹽,做為早餐的菜,等待爸媽回來吃飯。后面在去放鵝放羊放牛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