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吉利控股集團發布上半年業績數據:整車總銷量達1,931,698輛,同比增長30%;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突破百萬,達1,001,496輛,同比增長高達73%,新能源滲透率達到52%。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集團整車銷量已連續三個季度穩超90萬輛;上半年累計新能源銷量已破百萬,創歷史新高。這一系列數據的背后,是吉利從戰略到執行、從技術到市場的全面協同,進一步印證了其以體系協同和結構韌性為核心的長期主義路線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今天關注這份上半年答卷,更應該關注的是,這份“量”的提升背后所顯現出的“質”的躍遷。吉利的銷量增長不再只是階段性市場紅利的結果,而是其長期堅持高質量發展戰略的自然回報,其正在悄然完成從“制造型企業”到“科技型企業”的蝶變。
多點支撐、齊頭并進的體系性進階
在2025年上半年,不少車企都交出了亮眼的銷量成績單,但如果深入觀察就會發現,表面的增長背后,其實隱藏著截然不同的底層邏輯。
許多企業依然依賴一兩款爆款車型或少數子品牌驅動整體銷量,增長路徑存在明顯依賴性和脆弱性。然而,吉利控股集團則展現出一種更具結構性、穩健性的發展圖景——其增長并非倚重單一板塊或階段性產品紅利,而是通過多品牌、多技術路線與多市場定位的協同推進,構建起“多點支撐、齊頭并進”的體系性格局。
從銷量結構來看,吉利并不是靠“砸價格、卷補貼”拉動的銷量,而是依托于清晰的產品策略、扎實的技術根基與高效的運營體系實現穩步擴張。這一點,在多個品牌的同步發力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具體來看,上半年,吉利銀河銷量548,408輛,同比增長232%,年度“百萬銀河”銷量目標達成進度已過半;領克品牌則保持著穩健增長態勢,上半年銷量達154,137輛,同比增長22%;極氪品牌銷量90,740輛,展現出穩扎穩打的實力。
與此同時,吉利在燃油領域同樣保持強勁攻勢,吉利中國星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達615,895輛,連續16個月穩居自主品牌第一,進一步鞏固了吉利在燃油車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這一系列數據背后,是吉利多品牌矩陣的深度協同:極氪、領克、銀河、中國星、帝豪(參數丨圖片)、沃爾沃、極星等共同構建起覆蓋主流與高端、燃油與新能源的立體市場格局。各品牌之間既有清晰的差異化定位,也有有效的資源與技術協同,不僅避免了內耗和重疊,更在不同市場區間發揮著相互補位與風險對沖的戰略作用。
這種多品牌、全領域的均衡發力,恰恰印證了吉利“體系增長”的深層邏輯——其不是依賴單一爆款的偶然性爆發,也不是寄望于短期流量的曇花一現,而是憑借多年構建的技術護城河、全產業鏈協同能力以及對各品牌定位的精準把控構建起持續發展的極強的生命力。
全面深化全球化布局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在全球市場的拓展取得了顯著突破,海外出口銷量184,114輛。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單一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不同,吉利正在構建的是一套以產品、技術、品牌、生態為核心的全球化能力體系。
其中,吉利國際版EX5同步登陸亞得里亞區域六個重點國家,以智能化、精品化形象打開當地市場,引發了用戶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全新認知;極氪則在港澳市場持續推進戰略布局,與易充站(香港)合作已接入超過170座充電站、2300多個充電終端,香港作為極氪能源中國大陸外充電地圖首發站,開啟了極氪能源全球化戰略號角;與此同時,領克品牌則持續加碼歐洲市場,在產品與服務適應性的雙重提升下,今年上半年海外銷量已突破萬臺,成為中國品牌在高端市場高質量出海的代表案例。
此外,吉利旗下的國際品牌也在持續發力全球市場。沃爾沃汽車上半年全球銷量達到353,780輛,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為155,019輛,新能源滲透率達44%,保持穩健增長態勢。極星汽車則在上半年實現銷量30,319輛,同比增長51%,并成功進入法國市場,其在歐洲運營的Polestar Charge已成為該區域最大的公共充電網絡之一。
此外,超豪華品牌蓮花汽車則以更深層次的文化輸出模式推動品牌全球擴張——今年5月,蓮花正式啟動“2025蓮花杯單一品牌賽”(覆蓋中馬5站),以EMIRA作為統一賽車平臺,全面展現其77年賽道基因與F1技術傳承,為品牌注入極具辨識度的情感價值。
在業內人士看來,真正意義上的“出海”,遠不只是“把車賣出去”,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向外輸出。而吉利對全球化的理解早已超越單一市場拓展,而是圍繞“全球適應性”構建起涵蓋研發、制造、供應鏈、銷售和售后服務在內的完整閉環。截至目前,吉利已在全球布局48個生產基地,并在7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研發設計中心、工廠體系及銷售服務網絡,形成全球化資源配置能力。此外,吉利還設立了五大國際化試驗區域,通過復雜環境下的整車適應性開發和實地驗證,確保產品在不同國家的道路、氣候與使用場景中都具備高度可靠性。
因此,吉利的“出海”本質上是高附加值能力的整體遷移:既“打出銷量”,更“打出品牌認知”;既“輸出產品”,更“輸出體系能力”。這一套具備完整鏈路的全球化打法,使吉利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與持續運營潛力,也成為中國汽車品牌“出海2.0”階段極具代表性的企業范本。
吉利為車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樣本
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背景下,吉利的穩健躍升不僅展現了其自身的進化軌跡,也為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具借鑒意義的現實范本。
或許很難定義什么是高質量發展,但我們可以從“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這六個關鍵維度出發,來判斷一家企業是否真正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正軌。
從這個視角來看,吉利顯然正在努力勾勒出一條清晰的答案。其摒棄“補貼驅動、價格換量”的舊式增長模型,在產品、技術、組織、生態四大維度構筑起互為支撐的高質量體系,也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產業進攻性樣本。
不同于部分車企依賴補貼驅動和價格戰所帶來的短期增量,吉利選擇了一條更具可持續性的路徑。其在產品、技術、組織和生態等多個維度持續深耕,構建起一個互為支撐、協同推進的高質量增長體系。這一體系的搭建,不僅體現了其對長期主義的堅持,更彰顯了其在產業轉型關鍵節點上的主動性與前瞻性。
自2024年提出《臺州宣言》以來,吉利持續推進“回歸一個吉利”的集團整合戰略,強調目的是提升效率、協同、全球競爭力,將集團內部的效率與協同提至全新高度,同時又保留各品牌獨立性,使差異化定位得以充分釋放,也使得吉利能夠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戰略靈活性與發展穩定性。同時,在智能化領域,吉利也展現出強大的技術主導能力,其將AI深度嵌入整車架構、動力總成、底盤控制、智能座艙等核心系統,成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車企。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并未將“高質量”僅局限于產業或盈利維度,而是延伸至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生態價值。在綠色制造方面,吉利目前已建成17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及4家零碳工廠,持續推動清潔能源與可循環體系的落地。在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吉利啟動“基石計劃”,未來3年將聯合全球高校共同探索實踐“千人千面”的教育模式,培育3000名以上高潛質應用型人才。在今年,吉利院校已培養2.5萬大學生順利畢業,為集團持續發展輸送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從戰略選擇到技術主導,從生態理念到人才培育,吉利正在以一種更系統、更可持續的方式重塑自身在產業中的角色。這種能力的躍升與結構的完善,昭示著一個清晰的趨勢:中國汽車企業的發展和成長一定不是依賴單一引擎的爆發式推進,而是轉向一種以體系協同和結構韌性為核心的長期主義路線。吉利正是以這樣一種有韌性、有層次、有深度的增長模型,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