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蟠龍社區文體活動室里練習書法,享受晚年幸福時光。 本報記者葉子榕 攝
“孩子們放暑假了,公益課程內容可以更豐富一些”“有了‘長者飯堂’,我下樓就能吃上熱飯菜,價格也實惠”……近日,在南寧市良慶區良慶鎮蟠龍社區的多功能會議室,一場社區黨委委員會議正在熱烈召開,討論的樁樁件件都是社區群眾的“身邊事”。
“居民關心的事兒,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蟠龍社區黨委副書記許玉君認真記錄,筆記本上清晰標注著居民關注的各個事項及其進展情況。
在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把居民的“煩心事”變成“暖心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蟠龍社區黨委堅持開門搞教育,將學習教育與社區工作相結合,深入查擺不足,提升服務質效;聚焦群眾反映突出的就業、養老、兒童教育等急難愁盼問題,狠下“實”功夫,在“改”上求實效,“多點開花”解民憂,推動學習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
在位于蟠龍社區的一家餐飲店里,服務員韋秀紅正熱情地向客人介紹餐飲套餐。而在前不久,她還在為找工作而煩惱。“幾個月前我從社區公眾號上了解到企業招聘信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聯系了企業。沒想到,企業很快就通知我參加入職培訓。在家門口就能工作,我心里很踏實?!彼χf。 (下轉2版)
(上接1版)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蟠龍社區立足實際,針對企業招工難、群眾就業難的“雙難”問題,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推動加快解決家門口就業問題,并將改進工作作風與促進就業服務緊密結合,幫助越來越多居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好工作。
“我們在走訪調研中發現,不僅是企業需要拓寬就業信息發布渠道,不少待業居民也對職業技能培訓有迫切需求?!斌待埳鐓^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雁琳說。為了更好地為企業和居民排憂解難,社區創新服務模式,一方面為失業待業居民開設電商網絡培訓、茶藝師培訓等課程,另一方面密切與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共建企業和單位的聯系,目前已與150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共識,推動企業用工和居民就業需求實現無縫對接。下一步,社區還將進一步精準匹配就業需求,拓寬技能培訓覆蓋面,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對接,切實把作風建設成果轉化為穩就業、惠民生的實際成效。
穩就業讓老百姓端穩了“飯碗”,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動能。廣西通源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餐飲負責人譚清表示,社區經常主動上門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通過社區這一平臺,我們可以就近招聘到合適的員工,幫助公司解決用工、采購等方面的問題。”譚清說。
如今,作為南寧市首批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點之一,蟠龍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通過開展企業用工和群眾就業需求摸排,建立轄區就業崗位信息資源庫,利用數據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幫助轄區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好就業、就好業。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5萬人次訪問該服務站搭建的“線上快聘”小程序,超過6000家企業入駐該服務站并提供崗位5000多個,為近千人提供了就業咨詢服務。
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近日,12時不到,位于五象大道的DK國營食堂就逐漸熱鬧起來,這里也是良慶區民政局設立的“長者飯堂”。2元的紅豆糖水、4元的紅燒茄子、6元的紅燒獅子頭……經濟實惠、營養健康的飯菜吸引了不少在周邊居住的老人前來就餐。“下樓就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真的很方便。”蟠龍社區居民何繼榮開心地說。
同樣有著滿滿幸福感的還有居民覃大爺。“以前我們在小區涼亭里唱歌跳舞,現在大家都在社區文體活動室里開展活動,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文體活動也越來越豐富,我們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真的很幸福。”覃大爺笑著說。
據介紹,蟠龍社區聯動協調城區老干部局、民政局、財政局等部門,匯集多方資源,打造了環境優、服務好、價格親民的社區“長者飯堂”,設立了“家門口”的老年大學教學點,著力構建城市社區老年人“15分鐘學習服務圈”,就近解決社區養老就餐問題的同時,為老年居民打造了一個學習娛樂的綜合平臺,讓更多老年人“出家門”“進校門”。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蟠龍社區工作人員積極走訪調研、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拔覀儼l現社區老年人對文體類學習需求比較大,但這里距離市區的老年大學路程較遠,對老年人來說不太方便。于是我們積極對接城區老干部局等部門,經過協調,在社區設置了老年大學教學點,開設了非洲鼓、走秀、舞蹈、聲樂等課程,滿足不同老年人需求。”許玉君介紹。
今年以來,蟠龍社區老年大學教學點累計開課72節,參與人數達200多人次。除了開設課程,該教學點還提供送學上門、文化交流、宣傳培訓等多樣化服務,充分滿足老年居民的個性化需求,進一步豐富了他們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
“一老”連著“夕陽”,“一小”連著“朝陽”,關乎民生、連接民心。除了為老年居民做好服務,蟠龍社區還創新推行“群眾點單+社區下單+共建單位接單”閉環服務機制,整合轄區資源打造“兒童之家”綜合服務平臺,通過舉辦家長學校、親子教育培訓等“小手拉大手”親子互動活動,開設針對少年兒童的書法、舞蹈、聲樂等多元化公益課程,實現兒童素質培育與家庭文明建設雙促進,構建起“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格局,為推進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目前,蟠龍社區開設的親子早教公益課堂從每周1節增加至每周3節,今年以來已累計開展35節,惠及轄區兒童420多人次。
本報記者韋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