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月,毛主席與世長辭。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李敏總能夢到父親毛主席。
夢里,父親的笑容仍是那般的慈愛,還是用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呼喚她“嬌娃”;夢里的一切,是那樣的真實,還不等她撲到父親的懷中時,夢醒了......
就在毛主席逝世后的第二年,李敏卻遭到了針對和打壓,讓她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氣得羅瑞卿拍桌而起:
“別人不清楚,我還不了解嗎?”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李敏,原名毛嬌嬌,4歲那年被送往了蘇聯與母親賀子珍一同生活,因母親很少提及父親,故而她認為自己沒有爸爸。
直到與哥哥毛岸青偶然的一次聊天,她這才得知自己的父親竟是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
起初,她還以為是哥哥在逗她開心,可看著哥哥那一臉認真的神情,倒不像是在說假話。直到母親點了點頭,嬌嬌這才終于確定。
從那之后,她便開始每天都跑到禮堂,看著那張掛在墻壁上的照片,她心里高興極了,因為她知道,自己是有爸爸的,且自己的爸爸還是一個大人物!
隨之而來的,卻是無限的迷茫,對于她來說,父親是那樣的遙遠,她呆呆地站在那里,一盯就是好半天。
回國以后,嬌嬌就更能“感受”到父親了,廣播中、課本里、報紙上......父親好像“無處不在”。
這天,她提筆給父親寫了封信,信中她不敢貿然地稱呼對方為“爸爸”,而是稱之為“毛主席”。
信中,她詢問“毛主席”,自己究竟是不是他的親生女兒。等待回信的日子是煎熬的,但好在,她很快就收到了回信:
“你是我的親生女兒,我是你的親生父親......爸爸很想念你,歡迎你來......”
1949年5月,嬌嬌來到了香山,見到了闊別已久的父親,她看著面前這位身材魁梧、滿臉慈愛的人,那種親切感油然而生:
“爸爸!”
說話間,嬌嬌一頭扎進了毛主席的懷中,這樣的場景,她不知想了多少遍,如今真的實現了!
一轉眼,嬌嬌到了上學的年紀,毛主席特意將她叫到了跟前,說要為她取個名字。嬌嬌不解,自己有名字啊,為何還要再取呢?
毛主席則表示,那個名字是她的小名,馬上就要讀書了,還是得有個學名,其中的寓意,也須得深刻。
在翻閱了許多書籍后,毛主席為其取為“李敏”,這下,嬌嬌更奇怪了,怎么自己姓“李”而不是“毛”呢?
毛主席聽后,緩緩道出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毛主席在革命期間,起了許多別名,而他最喜歡的就是“李得勝”這個名字。
嬌嬌似懂非懂地聽著,盡管她還是不能夠更深入的理解,但她明白,這個名字的背后,飽含著父親對他濃厚的愛意和深意。
不管是對子女的學習、生活還是工作,毛主席都十分嚴格,不過,在戀愛方面,卻是主張婚姻自由。
李敏在大學期間,與一位名為孔令華的同學發生了戀愛關系,回家后,李敏興奮地向父親講述了兩人的事情。
毛主席便向女兒詢問了對方的家庭情況,畢竟提倡婚姻自由,但該了解的還是要了解的。
這一問,李敏直接傻了眼,從與對方戀愛開始,好像還真沒了解過這方面的問題。
遂便找到了孔令華,與他說了這些問題??琢钊A聞言也是一愣,是啊,倆人的確沒說起過家里的情況,這才將家里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知李敏。
毛主席聽聞是孔從洲將軍家的兒子時,直說:“哦,熟悉,熟悉。”但李敏沒有從父親的神情中,捕捉到其他的信息,便繼續詢問父親的意見。
“好,我同意!”見父親答應后,李敏這才松了口氣。1959年8月,在毛主席的主持下,兩人結為了夫妻。
父女生死兩茫茫
自1963年李敏被迫搬出中南海后,與父親見面交流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由于種種原因,李敏很難去看望父親。
待再次見到父親時,已經是1976年毛主席生命垂危之際了,但此刻的神志還是很清醒的。
李敏緊緊地握住父親的手,生怕下一刻父親就要同她遠去,毛主席費力地抬眼,在看到是女兒后,斷斷續續地說:
“嬌嬌......你來......你來看我了......嬌嬌,你怎么......不常來看我呀?”
這一刻,李敏想將這些委屈都與父親說,但她忍住了,她不愿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親還要為其他事情而擔憂。
她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將父親的手貼向自己的臉龐,她別無他求,只希望父親能快點好起來,她想再多陪一陪父親......
等她再次踏入中南海時,父親已經與世長辭了。她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明明上一秒還在與自己說話的父親,這一秒卻是天人永隔了。
“爸爸!”她淚流滿面地向著父親的遺體走去,一步一步地邁著沉重的步伐向前挪去:
“爸爸,您的嬌娃來了,爸爸......”
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李敏總能夢到父親,在夢里,父親的笑容仍是那般的慈愛,還是用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呼喚她“嬌娃”;
而夢里的一切,是那樣的真實,可還不等她撲到父親的懷中時,夢醒了......一想到父親早已離開了自己,淚水再次從臉頰滑落......
就在毛主席逝世后的第二年,李敏卻遭到了無故的針對和打壓,她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盡管李敏百般解釋,卻始終沒有什么作用,很長時間,李敏都陷入了一種抑郁的情緒當中。
此時,病重的羅瑞卿在得知李敏的遭遇后,怒火中燒。李敏作為毛主席的女兒,她的性格和品行是大家都看得到的,絕不會他人口中所說的那種人:
“別人不清楚,我還不了解嗎?”
不久,這這件事也傳到了黃克誠的耳朵里,黃克誠向來是剛正不阿,對于這種不公的指責也是憤怒有加。
最終,在一群老干部的重視和干涉下,李敏的工作終于得以恢復,也回歸到了平靜的生活。
清貧的“公主”
身為“紅色公主”的李敏,在毛主席的眾多子女中,無疑是最為低調的一位。她鮮少在公眾面前露面,總是謙遜地說:
“父母是父母,我是我,我是個很普通的人。”
這句話,也恰恰是毛主席常常對子女們的叮嚀。他教導孩子們,不能因為身份的特殊而自視甚高,要學會以平常心看待自己和他人。
李敏自幼便與普通人無異,大食堂的飯菜、上下鋪的床鋪、擁擠的公共汽車,都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這位沒有華麗色彩的“紅色公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低調與樸實。
在中學時期,李敏的學生登記表上,家長一欄赫然寫著“王鶴濱”的名字。王鶴濱,是毛主席的保健醫生,而這一切,都是毛主席的特意安排。
他時常提醒子女們要“低調做人”,不愿他們借助自己的名義在外謀求私利。在李敏的世界里,她與普通人家的孩子并無二致。
毛主席對子女的管教頗為嚴格,尤其是在外出時。
雖然偶爾也會帶著子女一同參觀、視察,但子女們必須緊跟在工作人員身后,不得在毛主席身邊徘徊或超越。
一次,李敏只顧著看周圍的了,把這檔子事給忘記了,給占了毛主席身邊一個工作人員的位置。
毛主席察覺后,回頭投去了意味深長的一瞥。李敏誤以為父親在提醒她衣衫不整,連忙整理起衣裝來,卻絲毫未察覺到自己的失位。
直到毛主席再次回頭,李敏才恍然大悟,悄悄退到了工作人員的身后。盡管明白了父親的意思,但她的心里仍有些不是滋味,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毛主席看出了女兒的情緒波動,詢問其緣由。得知李敏仍在為方才的失位而耿耿于懷時,他耐心地解釋道:
那些工作人員的位置是黨分配給他們的任務,若未能完成好,便是工作的失職,失職自然難免受到批評。
聽完父親的解釋,李敏心中涌起一絲自責,若當時能敏銳地捕捉到父親的眼神,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誤會了。
“對不起,爸爸,我以后不會再這樣了……”李敏誠懇地道歉。毛主席微笑著點頭,眼中滿是慈愛。
自此以后,李敏每次跟隨父親外出參觀、視察時,都牢牢記住這一點,緊緊跟在隊伍的后面,再未有過失位之舉。
離開父親的日子,李敏的生活依舊簡樸如初,甚至可以說是清苦。她所居住的房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屋內的家具也透露出歲月的痕跡。
在外人眼中,李敏身為“紅色公主”,理應過著人人羨慕的優渥生活。然而,事實卻大相徑庭。
她始終銘記父親的教誨,從未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或權力為自己牟取私利。她與普通老百姓一樣,過著最樸實無華的生活。
即便走在人群中,人們也很難將她與毛主席的女兒李敏聯系起來。
李敏深知,父親留給他們的并非物質上的遺產,而是那無盡的思想和精神。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鐫刻在她的心中,也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結語
毛主席教育子女要謙虛謹慎、嚴于律己,不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搞特殊化。這種嚴格要求,不僅體現在學習上,更體現在為人處世、品德修養上。
毛主席的家風還強調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他自己的生活就十分簡樸,從不追求奢華享受,這種精神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子女。
李敏作為毛主席的女兒,本可以憑借這層身份享受優渥的生活,但她卻選擇了低調與樸實。
她從不張揚自己的身份,而是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父母是父母,我是我”的深刻內涵。
她從未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去牟取私利,而是始終堅守著做人的底線和原則。這種對權力的淡泊和對原則的堅守。
她深知父親留給他們的并非物質上的遺產,而是那無盡的思想和精神,這些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著她前行。
參考資料
李敏:在蘇聯生活七年不知父親是毛澤東. 法制晚報
清貧的“公主”——近訪毛澤東的女兒李敏- 陳曉杰.科技文萃
女兒眼中的毛澤東——李敏自述. 《法制文萃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