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曾經承諾要在20年內重建一個偉大的俄羅斯,但如今來看,現實情況可謂是處處不如意。
7月11日,俄羅斯《消息報》一則簡短聲明震動全球軍事界,俄國防部已暫停“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的維修改造,并確實可能將這艘俄海軍唯一現役航母送進拆船廠。
太平洋艦隊前司令謝爾蓋·阿瓦基揚茨直接挑明,“停止維修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如果決定不再繼續維修,‘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只能被切割成金屬作廢物利用”。“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航母的八年坎坷維修路,不禁讓人唏噓。
2017年,當“庫茲涅佐夫”號緩緩駛入摩爾曼斯克第35修船廠時,俄羅斯海軍仍懷揣著航母夢,然而命運對這條巨艦格外殘酷。
2018年10月,承載航母的浮動船塢突然沉沒,70噸起重機砸穿飛行甲板,海水涌入艦體;2019年12月,“庫茲涅佐夫”號焊接火花引燃燃油管道,烈火吞噬甲板,過火面積超600平方米,并造成了人員傷亡。
兩次大災難讓維修進度倒退回原點。更致命的是,俄羅斯已喪失大型艦艇維護能力。摩爾曼斯克第35修船廠的PD-50船塢,是北極圈內唯一能容納航母的船塢,其沉沒后俄不得不耗巨資緊急建造新干船塢。
當2025年維修再度暫停時,“庫茲涅佐夫”號船體已遍布修復痕跡。俄方專家評估顯示,原始動力系統故障率超四成,四臺蒸汽鍋爐僅兩臺能運轉,最高航速不足18節。
俄羅斯科學院研究員伊利亞·克拉姆尼克坦承:“‘庫茲涅佐夫’將在10年后滿50歲,即使勉強服役到2040年,也已是強弩之末。”
放棄航母的背后,是俄羅斯軍工業在經濟壓力與技術不足雙重絞殺下的窒息。俄羅斯2025年總預算41.5萬億盧布中,國防與安全支出占比41%,而教育、醫療等民生項目被持續擠壓,實在沒有錢來維持這樣一艘鋼鐵巨獸。
蘇聯解體34年后,俄自主建造最大軍艦僅為4700噸級護衛艦,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竟被烏軍老式反艦導彈擊沉,這嚴重打擊了俄羅斯發展大型水面艦艇的決心。
普京4月宣布的“十年8.4萬億盧布海軍振興計劃”,在現實面前淪為紙上談兵。俄羅斯海軍副司令和一眾海軍高官被烏克蘭精準刺殺,讓普京政府備受打擊。
諷刺的是,就在航母維修暫停前一個月,普京剛批準《2050年前俄羅斯海軍發展戰略》,誓言恢復“世界海洋強國地位”。然而當庫艦面臨報廢,這份戰略文件已經陷入了尷尬境地。
事實上,俄軍高層對航母價值的撕裂早就已經公開化。以太平洋艦隊前司令阿瓦基揚茨為首的實戰派斷言:“航母已是消亡的武器!”
他們算了一筆賬,庫艦單日航行成本超300萬美元,而一枚“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僅需200萬美元,后者足以威懾千公里外目標。
不過,就連印度都已經擁有了第二艘航母。當俄海軍退守近海,其海洋強國的夢想就已經走向破產,只能一步步退守陸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