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對愛潑斯坦性侵案的處理方式引發了美總統特朗普支持者的不滿,當地時間12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平臺為邦迪發聲,稱贊其工作出色,還勸告支持者不要太過執著于該案,而美國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則在線喊話特朗普:公布文件得了。
特朗普在帖文中表示,“沒有人關心”愛潑斯坦,絕不能在他的案子上浪費更多時間或精力,他說,“我的兄弟們,還有一些姐妹,你們都怎么了?大家都在針對司法部長邦迪,但她的工作非常出色!”他還說,“我們是一個團隊,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我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事情。”
沖突的關鍵,是一部看似平平無奇的法案,但它的名字,充滿了特朗普式的浮夸——“大而美”(BigandBeautiful)。
這部法案的內容簡單粗暴:將企業所得稅永久鎖定在21%,同時,徹底取消對電動汽車的所有聯邦稅收減免,這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一刀下去,幾家歡喜幾家愁。
歡喜的,是共和黨的傳統票倉,那些化石燃料巨頭和傳統汽車制造商,他們不僅拿到了一張減稅的永久飯票,還看到最頭疼的競爭對手被釜底抽薪。
愁的,自然就是埃隆·馬斯克,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策補貼,現在,這條生命線被特朗普政府親手剪斷了。
這記重拳已經結結實實地打了出去,法案在參議院的表決驚心動魄,最后依靠副總統投下關鍵的“打破僵局”一票才涉險過關。
這意味著,在下一次大選塵埃落定前,這個規則將牢不可破,民主黨人除了抗議,暫時無計可施,馬斯克公開炮轟法案在財政上是“徹頭徹尾的瘋狂”,但憤怒無法改變現實,既然硬規則上輸了一局,他決定換一個戰場。
如果說經濟法案是硬碰硬的陽謀,那馬斯克的反擊,則是一場陰狠的輿論暗戰,他選擇的武器,是美國政壇最敏感、最骯臟的謎案之一:杰弗里·愛潑斯坦案。
馬斯克沒有拋出任何新證據,他只是在自己的社交平臺X上,用一種極具策略性的方式,反復“提醒”公眾:特朗普的名字,也曾出現在愛潑斯坦的飛行日志里。
他的戰術堪稱輿論操盤的教科書:先是發出一篇爆炸性帖子,引發軒然大波,然后迅速刪除,就在人們以為他退縮時,又換個角度重發一篇,持續撩撥公眾的神經,這套操作的毒辣之處在于,它根本不需要法律上的實證。
它的目的,是在特朗普的形象上,用輿論的墨水,強行點上一個洗不掉的污點,給他貼上“不敢公開檔案”的懦夫標簽,這是一種心理施壓,一場道德圍剿,這枚“臟彈”之所以威力巨大,是因為它的“放射性材料”早已存在。
特朗普曾在競選時信誓旦旦,承諾會公開愛潑斯坦的客戶名單,可他上任后,司法部公布的文件,關鍵處一片涂黑,他本人也對此話題諱莫如深,這種前后矛盾,成了馬斯克最如深的矛。
更何況,愛潑斯坦本人死得不明不白,官方的“自殺”結論,因其頸骨骨折的蹊蹺傷痕和“恰好”失靈的監控錄像,早已在民間催生了無數陰謀論。
馬斯克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舊燃料重新點燃,然后將火引向特朗普,這不僅是報復,更是為自己下一步的行動,搶占“正義”與“透明”的道德高地。
輿論戰只是前奏,馬斯克的真正野心,是建立自己的政治實體,他給這個新生的力量起了一個頗具野心的名字:“美國黨”。
這步棋看得極遠,馬斯克很清楚,想一步登天贏得總統大位是天方夜譚,他的目標,更像是圍棋里的“做活”。
他計劃在2026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集中資源,在參議院拿下2到3個席位,在眾議院拿下8到10個席位。
這點人數,在兩院中微不足道,但卻可能成為左右大局的“關鍵少數”,當民主黨和共和黨勢均力敵時,這幾個席位的投票意向,將能決定一項法案的生死,或是一項重要任命的成敗,他想用幾個椅子,撬動整個國會的權力天平。
“美國黨”的政治綱領,也完全是為他所代表的科技資本量身打造: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重構軍隊,削減聯邦債務,廢除能源產業監管,推動高科技輔助生育,以及,將政府所有信息徹底透明化,這套議程,與傳統兩黨都格格不入,它宣告著,一股全新的、獨立的政治力量,已經正式入場。
“美國黨”的出現,瞬間讓美國的政治棋局從二人對弈,變成了三方亂斗,共和黨這邊,一個權力更加穩固的特朗普,或許會在對華關系上展現出更強的實用主義,但也可能因為內部矛盾的平息,而更有底氣發起一場規模空前的關稅戰,不可預測性,是他最大的標簽。
民主黨則陷入了被動,在國會博弈中,他們暫時無力阻止特朗普的議程,只能寄望于中期選舉,但變數也正在發生。
久未露面的前總統喬·拜登,近期罕見地公開發聲,不僅表達了對現行政策的不滿,更透露有許多人希望他能更積極地參與政治,這似乎是一個信號,一股來自舊建制派的反擊力量,可能正在集結,美國政壇,從未如此擁擠和混亂。
全球化的技術資本、本土化的民粹主義、以及傳統建制派的精英,三股力量犬牙交錯,他們之間的結盟、背叛、沖突與妥協,將定義未來數年的政治走向。
舊時代的劇本已被撕碎,新的主角們剛剛登場,而觀眾席上的我們,誰也猜不到下一幕會是什么。
去年競選總統期間,特朗普多次宣稱,若自己當選,愛潑斯坦的“蘿莉島”客戶名單將被公之于眾。
當相關檔案在今年2月底公布時,其中卻并沒有任何爆炸性的新信息,與公眾對案情透明度的期待相去甚遠,外界指責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隱瞞真相,7月8日,邦迪稱是記者誤會了她2月份時說的話,她并不是說正在審查客戶名單,而是指的審查整個案件文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