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國宣布對日本加征25%關稅,本以為東京會像往常一樣妥協,不料日本首相石破茂強硬表態:“絕不犧牲農業!”。
幾乎同時,加州圣迭戈海域,一艘日本“加賀號”艦艇正進行F-35B隱形戰機的夜間起降測試——而甲板上忙碌的美軍技術顧問,似乎還未意識到,自己親手武裝的“盟友”,已悄然蛻變成美國霸權的潛在挑戰者。
日本戰敗后受《和平憲法》制約,卻憑借“改名術”突破枷鎖。7艘“直升機驅逐艦”中,出云級滿載排水量2.7萬噸、甲板長達248米,改裝后可搭載18架F-35B戰機;大隅級和日向級均超1.4萬噸,作戰半徑覆蓋東海。
2025年日本防衛預算飆至8.7萬億日元(約430億美元),以“經濟刺激”名義投入衛星、無人機和六代機研發,實則構建獨立作戰體系。
更精妙的是戰術欺瞞:日本以“反潛”“防空”為由解釋裝備升級,卻同步采購13架E-2D預警機與500枚戰斧巡航導彈——這些純進攻型武器徹底戳破了“專守防衛”的謊言。
日本擴軍能成功,美國的縱容是關鍵。2019年特朗普登上“加賀號”,笑稱支持日本“軍事正常化”,隨即售出105架F-35戰機。美軍更直接提供甲板耐熱改造、起降數據鏈等核心技術,助其完成航母化改裝。
五角大樓長期將日本視為“制衡中俄的棋子”,卻忽視其野心。2023年衛星拍到“出云號”甲板F-35B燒灼痕跡時,情報機構才緊急警告:日本正開發獨立數據鏈,意圖擺脫美軍控制!
諷刺的是,美國造船業已嚴重衰退:唯一航母船廠工人平均年齡54歲,而日本卻以每月1萬噸的速度下餃子般造艦。
當美國緊盯俄烏戰場時,日本已完成多重布局。170艘艦艇編成3個航母戰斗群,配備82架F-35戰機和射程千公里的12式反艦導彈,火力足夠支撐一場高強度戰爭。
多年來,以“處理核廢料”名義囤積47噸钚(可造千枚原子彈),并在川內核電站秘密運行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武器級濃縮鈾觸手可及。
《印太戰略評估》首次承認:日本海上力量已超越英國,成西太平洋第二強海軍——而美國駐扎日本的數萬士兵,在真正撕破臉時恐難制約這頭“猛虎”。
日本的行動軌跡與二戰前驚人相似。將侵略稱為“進入”,進攻艦艇包裝成“防御需求”,如同1931年以“自衛”之名侵華。
美國重蹈綏靖覆轍,如同當年默許納粹德國擴軍,如今縱容日本突破憲法,終將面臨反噬——若臺海沖突爆發,日本可能以“協防”為名奪回琉球或釣魚島,將美國拖入戰火。
日本用70年蟄伏告訴世界:野心從不會消失,只會等待松綁的時機。美國的誤判在于,既低估了“棋子”的智商,又高估了自己的掌控力。當石破茂拒絕關稅妥協時,華盛頓才驚覺——真正的對手,從來不是遠方的熊,而是身邊磨利爪牙的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