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枳為橙
來源:讀書369(ID:dushu369com)
唯有打破冷漠的惡性循環,建立起充滿愛意的互動模式,方能讓婚姻歷久彌新,讓家庭永葆溫暖生機。
01
毀掉親密關系最快的方式:
拒絕溝通、情感漠視、表情暴力
劉震云在《一日三秋》中,講過這樣一個悲哀的故事:
延津縣豫劇團里,演員陳長杰和櫻桃因為同演一出戲,在長期接觸下產生了感情,走到了一起,成為了一家人。
兩人沒結婚前,在大家的印象中,櫻桃不僅人長得美、身材好,還特別愛笑,十分引人注目。
那時候,在后臺對戲的間隙,陳長杰總愛跟櫻桃講笑話,給足了情緒價值,逗得她樂個不停。
走進婚姻沒多久,夫妻倆就離開了劇團。
在柴米油鹽的消磨下,在雞毛蒜皮瑣事的堆積中,他們的感情一點點被耗盡,曾經恩愛的一對佳偶也變成了怨偶。
平日里,陳長杰面對櫻桃時,也不再是之前的溫柔風趣,而是數不盡的諷刺和挖苦,和掩蓋不住的嫌棄和厭倦。
而櫻桃一邊要照顧孩子和家庭,一邊要面臨著難以化解的婆媳矛盾,在各種糟心事的壓迫下,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少,脾氣越來越暴躁,整個人都變得黯淡無光。
陳長杰眼看著妻子的變化,卻只覺得這是對方自身的性格問題,從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隔三差五就躲在外面喝酒。
明知妻子心中裝滿諸多不快,可他要么“裝聾作啞”,要么跟對方硬碰硬,只顧著發泄情緒。
直到有一天,為了一把韭菜,夫妻倆又起了爭執,吵架的過程中陳長杰絲毫不顧及妻子的心情,說了極度傷人的話,說完便轉身出門了。
沒想到,櫻桃在對婚姻的絕望和對丈夫的心寒中,徹底失去了希望,選擇了輕生。
櫻桃走后,陳長杰才意識到,是自己害了妻子。
在《一句頂一萬句》中,劉震云寫過一句話,說出了很多女人的心聲: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
尤其是在結婚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值得信任的另一半,不少人本以為可以就此避開生活諸多風雨,有人陪,心里話有了傾聽者,往后有枝可依。
但悲哀的是,若不幸遇到了錯的人,內心的郁悶未減反增,心底的苦楚更是無處訴說,自身感受從未被顧及,試圖解決家庭矛盾時,對方卻直接無視。
久而久之,自己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整個人狀態一天比一天差,生活反倒就這樣跌落谷底。
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讓一個人飽受折磨的,正是親密關系的失衡,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
而毀掉親密關系的,就是“拒絕溝通、情感漠視、表情暴力”這3個“慢性毒藥”。
當這些相處模式成為婚姻中的常態,夫妻間的信任與依賴便會逐漸瓦解。
那些被忽視的情緒、未被滿足的期待,如同積壓在心底的暗火,一旦點燃,就會化作憤怒與爭吵。
這些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正在一點點侵蝕著親密關系的根基,也會在經年累月中摧毀一個家。
好的婚姻,始于“看見”;舒服的家庭氛圍,基于“夫妻同心”。
如果妻子動不動就煩躁、內耗、亂發脾氣,別再一味地將問題都歸結為對方性格不好。
和枕邊人相處,多一點耐心,學會積極溝通、主動解決問題,及時看見愛人的喜怒哀樂,并多一些理解,心的距離才會靠的更近,日子才能蒸蒸日上。
02
所有長久的婚姻,都是反消耗的
馬家輝說過:
“一段良性的、長久的關系,是大家一起成長,而非一起沉淪。”
朋友之間如此,愛人之間想在婚姻里長久地走下去,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個家庭里,最怕的不是貧窮,而是夫妻倆常年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卻早早耗盡了感情,最后互相折磨,在相看兩厭中煎熬度過余生。
不久前,電影《出走的決心》主角原型蘇敏,走上了戛納電影節的紅毯,引發全網紛紛點贊,大家都稱她活成了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這幾年里,她因“50歲自駕游”的親身經歷,被眾多人所熟知,她的故事一度讓很多人直言感同身受。
過去數十年時光中,蘇敏曾因婚姻的不幸而陷入了陰霾中,身心都受到了極大創傷。
兩人結婚后,30多年以來,處理所有家務似乎理所當然成了她一個人的日常,她每天為丈夫洗衣做飯,照顧對方,換來的卻只有丈夫的侮辱毆打。
蘇敏有一次生病了要治療,用了丈夫的醫保卡,幾十塊錢的藥費丈夫也斤斤計較了許久。
平日里,她的喜怒哀樂,她的辛勞付出,丈夫從不在意,也從未對她有過半點關心,常年都是漠然對待或者冷嘲熱諷的態度。
后來在兩人又一次發生沖突時,蘇敏忍無可忍,精神徹底崩潰,拿起水果刀就扎向了自己,隨后便被確診抑郁癥。
身體逐漸康復后,為了治愈自己的心,她開車離開了那個苦苦掙扎多年的家,兩年后又提出了離婚的訴求,在出走的日子里,重新找回了生命的能量。
婚姻就像一場雙人舞,若兩人舞步不合,只會彼此拉扯、消耗。
那些讓人心力交瘁的婚姻,往往充斥著無盡的指責與抱怨;而舒服的婚姻,都懂得遠離消耗,彼此滋養。
好的婚姻,不是沒有拌嘴,也不是完全沒有矛盾,而是妻子能理解丈夫難處的同時,丈夫也能體諒妻子的辛勞,共情愛人的悲歡。
就像老戲骨游本昌在分享家庭幸福的經營之道時,談到的那樣:
“婚姻的保鮮秘訣,就兩個字,不響。”
在他看來,夫妻的相處過程中,那些不該講的、自我為難的、為難別人的,都不要吵個不停。
日常生活中,在和妻子楊慧華溝通時,他總是會把最后一句話留給對方說,時刻不忘尊重妻子,把妻子放在第一位。
他們夫婦倆攜手走過風風雨雨數十年,到老依然十分恩愛,正是因為始終堅持著互相包容,彼此扶持的決心。
什么叫同甘共苦?什么是經營婚姻的關鍵?
社會學博士沈奕斐說的很對:
“是當你很悲痛的時候,我愿意跟你一起蹲下來,雖然我不知道怎么幫你擋雨,但我愿意跟你蹲在一起,我們一起來淋雨。 這是愛里面很重要的一個意義。口口聲聲說愛你的人,在你崩潰的時候告訴你‘至于嗎’,那個孤獨感真的很容易擊垮一個人的。”
擁有大智慧的人,早已停止了彼此消耗,在矛盾中尋找平衡點,用愛與理解化解分歧,讓雙方在這段關系中都能感受到溫暖與力量。
夫妻相處間,大事上不推卸責任,小事上不爭長論短,夫妻同心,積極解決問題,生活自然會蒸蒸日上。
03
一個家庭越過越好的底層邏輯:
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家和萬事興
北大哲學系教授吳飛曾提到一個觀點:
“過日子就是管理家庭,并在管理家庭的過程中安頓自己的生活。 只有自己所在的幾天整體過得好了,一個人才談得上安頓了自己的生活,也就是過上好日子了。”
人生下半場,一切幸福的根源,都離不開經營且守好自己的家。
家庭能量充沛了,人長期生活在其中,生命力也會得以更加充足,事業以及生活才會越來越好,從而更好地托舉家庭走上坡路。
仔細想想,能讓一個家庭蓄滿能量的基本關鍵詞就在于——和睦。
而讓一個家庭越過越好的底層邏輯則在于:夫妻關系和順,家庭氛圍和氣,人人情緒平和,終能獲得家和,家和萬事皆可成。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船王”趙錫成不僅事業上成就高,個人家庭也經營的非常完善,教育出來的孩子個個優秀。
他的六個女兒幾乎都畢業于常春藤名校,四女兒還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博士,小女兒趙安吉被稱贊為新一代“華人女船王”。
曾有人請教趙錫成:您是怎樣將孩子們培養得如此出色的?
他笑了笑回應道:“這說明我一生愛我太太,真是愛對了。”
年輕時,即便打拼事業再忙,他都時刻謹記妻子照顧家庭、養育孩子的辛勞,感恩妻子付出的一切。
因為擁有丈夫的體貼和支持,給了朱木蘭足夠的能量,所以即便日子過得不富裕,她也總能保持平和的心態,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條。
空閑時間,夫婦倆就會帶著女兒們出去見世面,長見識,拓寬她們的視野。
趙家的相處模式,就是 “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家和萬事興” 的最好例證。
父親充足的陪伴,母親積極的引導,讓幾個女兒成長得越來越出色,在各自領域都有著極高的成就,也讓趙氏家族長久興旺發展。
一個家庭,最好的相處狀態是什么樣的?
幸福的家庭,或許正如楊絳在《我們仨》描述的這樣:
“我們相伴相助,碰到困難一起承擔,困難也就不復困難。 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其實幸福很簡單,學會傾聽,給予理解,用愛和包容化解矛盾,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真諦。
父親的關愛,是妻子情緒的穩定劑;母親的平和,是孩子成長的定心丸。
當一家人相互支持,彼此托舉,日子終將越過越順。
婚姻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家庭是需要共同經營的港灣。
唯有打破冷漠的惡性循環,建立起充滿愛意的互動模式,方能讓婚姻歷久彌新,讓家庭永葆溫暖生機。
點亮文末“贊和愛心”,與朋友們共勉。
最好的贊賞,就是“在看”和分享,讓生活更有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