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多虧了這個煙感報警器,不然這么熱的天,真要出大事。”家住合肥市蜀山區筆架山街道匯林閣西區的劉奶奶聲音微顫,回憶起當時的險情仍心有余悸。
近日,筆架山街道匯林閣小區一位獨居老人因臨時外出未關閉灶火,導致家中濃煙彌漫。危急情況下,安裝在客廳的獨立煙感報警器發出尖銳警報,信號同步傳輸至社區網格員手機。網格員立即撥打老人預留電話,但無人接聽,隨即啟動“愛心呼叫”應急響應機制——3分鐘,物業人員抵達現場;5分鐘,“紅色小管家”在小區緊急尋人;10分鐘,老人親屬攜帶備用鑰匙趕到……一場潛在的火災在社區高效聯動的應急響應中被扼殺于萌芽。 這驚心動魄的10分鐘,背后是匯林閣社區“愛心呼叫”項目織就的堅實安全網。
“愛心呼叫”項目是匯林閣社區立足轄區人口結構多元、住宅形態復雜的實際情況(涵蓋回遷安置房、商品住宅、多層與高層混合等多種居住形態),創新打造的智慧助老服務模式。以黨建引領凝聚多元力量,整合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出所、物業企業等資源,針對不同住宅類型中獨居老人的差異化需求,通過科技賦能實現精準服務,破解混合型社區養老服務的治理難題。建立“多對一”服務機制,并軌四個“一”措施,為首批納管的36名高齡、獨居、重殘重病老人提供精準服務,確保老人安全有人管、困難有人幫、應急有響應。
一支志愿服務隊伍:多元聯動,全天候守護
社區以小區為單位,組建4支“愛心呼叫”志愿服務隊,含網格員、黨員、物業人員、熱心居民等43人,確保服務力量覆蓋24小時。白天:由網格員+“紅色小管家”開展巡查,重點關注獨居老人,提供入戶探訪、隱患排查等服務;夜間:由物業值班人員應急響應,處理突發情況;周末:黨員志愿者+熱心居民輪值,補充服務力量。截至目前,服務隊已累計開展安全巡查、義診送餐、煙感應急處置等服務20余次,精準解決老人實際需求。
一張連心卡:雙面呼應,服務更貼心
社區印制“連心卡”,分“太陽”面和“月亮”面:“太陽”面:印有網格員、紅色小管家、家庭醫生等日常服務聯系人電話;“月亮”面:印有物業、黨員志愿者、片區民警等應急聯系人電話。老人可根據需求快速聯系對應人員,志愿者也能合理安排時間,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一個煙感報警器:科技賦能,防患于未“燃”
2023年底,筆架山街道通過人大民生實事項目,為本社區獨居老人免費安裝了智能煙感報警器。該設備可實時監測煙霧濃度,一旦觸發報警,可立即同時通知親屬、網格員及物業人員,確保多方協同響應。這種“技防+人防”的創新模式,有效解決了獨居老人反應遲緩、自救能力弱等問題,據統計,自安裝以來,已成功預警處置初期火情35起,為老年人筑起了一道堅實的數字化安全屏障。
一鍵呼叫器:緊急求助,響應零延遲
針對獨居老人突發情況求助難的問題,社區還聯合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為納管服務對象安裝“一鍵呼叫器”。老人只需按下按鈕,設備便會立即向預設的親屬、網格員、物業人員及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方負責人發送求助信號,確保多方同步響應。該裝置操作簡單,有效降低老人獨自在家時的安全風險,實現快速救援,讓居家養老更安心。
一支志愿服務隊伍,是主動上門的溫暖關懷,是定期走訪的貼心陪伴;一張“連心卡”,是被動響應的服務承諾,是按需幫扶的綠色通道;一個煙感報警器,是科技賦能的敏銳哨兵,是防患未“燃”的無聲守護;一鍵呼叫器,是自主求助的便捷通道,是緊急救援的生命按鈕。四個“一”服務,用主動與被動結合、人力與科技互補的方式,織就一張全方位、多層次的養老安全網。
“以‘四一’服務筑牢安全網,用真心守護夕陽紅。社區將不斷優化‘愛心呼叫’項目,通過科技賦能,將‘窗簾之約’升級,踐行‘智聯之約’,希望每位獨居、高齡老人在智慧化保障下,都能過得安心、過得舒心。”匯林閣社區黨委書記柳天毅表示。(高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