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城市更新“魔法”,來提升一座城的溫度與品質活力?
7月14日,記者從規劃部門獲悉,《合肥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已出爐,目前正在進行批前公示。
新規劃將為合肥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全國示范城市提供支撐,推動形成內涵集約型發展格局與綠色低碳生態范式。
更新對象:
包括“三舊一村”及其他類
規劃公示稿提出,合肥將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城市宜居、韌性、智慧水平提升,完善功能布局,激發創新動能,增進民生福祉,彰顯城市魅力。
本次規劃范圍為合肥市中心城區(即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高新區、經開區、新站高新區)所轄區內的現狀建設用地。規劃期限近期至2027年,遠期至2035年。
城市更新對象確立為“三舊一村”(包括舊廠區、舊住區、舊商辦、城中村)及其他類改造對象。其他類主要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生態系統修復、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以及國家和省、市確定的其他更新活動涉及區域。
空間結構:
“一環引領、十字聯動”
記者了解到,合肥擬將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1412”中心體系,以重塑城市功能為重要任務,構建“一環引領、十字聯動、四核示范、多片協同”城市更新總體空間結構。
其中,一環引領,就是以“城市活力綠環”建設為引領,串聯沿線更新片區,推動沿線區域系統提升,形成合肥特色城市更新線路。
十字聯動,計劃以長江路、阜陽路-徽州大道為十字骨架,構建城市更新引導軸,系統推進老城更新與區域功能拓展。
四核示范,重點打造以老駱崗機場為核心的 “一園三片”市級更新示范區。
多片協同,重點覆蓋城市公共中心、軌道交通樞紐、創新資源集聚區、城市門戶節點及民生改善迫切等更新重點區域。
近期計劃:
擬定5大更新專項行動
在規劃公示稿中,合肥立足城市發展實際需求,擬定了近期重點計劃開展的5大更新專項行動,涉及韌性安全、創新提效、民生幸福、生態提質以及文化積淀等多方面。
其中,實施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至2027年改造地下管網460公里以上、建設綜合管廊16公里以上,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樣板區建設,生活污水收集率提升6個百分點,內澇防治標準達50年一遇,動態消除易淹易澇點。全面建成合肥市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三期,實現高風險區域監測預警全覆蓋,打造城市生命線工程“合肥模式2.0版”。
實施科創街區更新建設行動,盤活老校區、老廠房、舊樓宇等存量資源,重點推進中科大科技園、老城“T”臺等項目建設,至2027年新增創新載體100萬平方米以上。開展產業低效用地提效行動,以高新區大蜀山東、經開區“兩湖”區域等片區為核心,推動舊廠區升級改造和產城融合。
統籌推進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和危房解危,構建全齡友好型社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行動,2027年前實現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應改盡改”,完整社區覆蓋率進一步提升。推進城中村改造行動,2027年前啟動建成區內全部城中村改造。同步實施危房解危行動,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以濱水岸線活化與水網治理為核心,構建城水共生的生態網絡。實施“新翡翠項鏈”濱水岸線提升行動,2027年前完成南淝河、十五里河綠帶更新及環城公園等重點公園改造,形成連續開放的公共空間系統。
開展海綿城市暨水網綜合治理行動,重點推進南淝河、十五里河流域生態治理,實現“治水-優城-興產”協同發展。
來源 | 合肥日報 合肥發布
審核 | 朱琛琛 責編 | 吳亞曉岳 編輯 | 李瑜琪
平臺建設及技術支持 | 安徽新媒體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