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傳承的相關政策,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攜手“知嘉行知學堂”積極推進安徽鄉土民歌的保護以及傳承。以安徽民歌作為載體,深耕安徽本土文化沃土。用安徽鄉土民歌唱響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以及對家鄉文化的自信。
安徽民歌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悠悠歲月的記憶與濃濃的鄉土情懷。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青少年對本土文化的情感認同,近日,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聯合“知嘉行知學堂”,走進望城街道大石崗社區,共同開啟傳統文化傳承之旅,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安徽民歌教學活動,奏響了一曲浸潤童心的文化樂章。
此次活動的主講人,是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的“小先生”韋靜茹。她以專業與熱忱,化身傳統文化的傳播使者,用不同的歌聲帶領小朋友們感受安徽鄉土文化,美麗的安徽藏在這些歌詞與韻律之中。
課堂伊始,韋靜茹小先生以生動形象、妙趣橫生的語言,為小朋友們徐徐展開安徽民歌的歷史畫卷,感受安徽民歌不同的韻律。小朋友們全神貫注,眼中滿是對家鄉民歌文化的好奇與向往。小朋友們說感受到安徽民歌的魅力,第一次從安徽民歌感受到家鄉別樣的美麗。
為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安徽民歌的魅力,韋靜茹“小先生”精心雕琢教學內容,將歌曲學習、動作編排等環節巧妙融合,打造出沉浸式的民歌學習課堂。在歌曲學習環節,經典的大別山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成為教學的主旋律。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的“小先生們”共同合作帶領小朋友們學唱大別山民歌。通過分組練習,激發小朋友們的學習熱情與團隊協作精神。稚嫩的童聲與悠揚的民歌聲交織在一起,在教室里久久回蕩,宛如一首充滿希望的童年贊歌。
在動作教學環節,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的“小先生們”更是獨具匠心,將民歌與舞蹈動作有機結合。他們依據歌曲內容,設計出簡單易學又充滿童趣的肢體動作。小朋友們在小先生們的帶領下,載歌載舞,歡快的歌聲、靈動的身影,不僅讓他們對歌曲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在一唱一跳間鍛煉了身體協調能力,釋放出無限的活力與創造力。通過前面的學習,小朋友們熱情高漲。
接下來,韋靜茹“小先生”帶領著一群小朋友熱情地演繹安徽傳統民歌《花鞋變成了泥疙瘩》。這首民歌不僅以其獨特的地域特色和生動的歌詞展現了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間藝術的魅力,更是一次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小朋友們身著色彩斑斕的服裝,跟隨韋靜茹“小先生”的指導,通過手勢和動作模仿歌詞中的情境,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快樂和專注,這不僅是一次音樂教學,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體驗。
此次安徽民歌教學活動意義深遠,不僅讓小朋友們學會了演唱家鄉民歌,更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撒下傳統文化的種子,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增強了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進一步擴大了活動的影響力,為傳承和弘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更多人感受到安徽民歌的魅力,也讓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韋靜茹 周尚君 合肥師范學院電子信息與集成電路學院:楊雨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