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華老爺子怕是沒想到,自己走了還不得安生。前腳剛因“高溫剪彩”被罵“兒子不孝”,后腳葬禮上馮鞏沒露面,又被網友噴 “沒情分”。
楊議憋了五天開直播澄清,本想滅火,結果網友更炸了 ——“頭七沒過就直播,吃相太難看!”“馮鞏沒來就是錯,發函有啥用?”
這場鬧劇,比楊少華的相聲還熱鬧,比三伏天的太陽還刺眼。
馮鞏最近怕是想躲進相聲里不出來。楊少華葬禮沒露面,網友的唾沫星子差點把他的評論區淹了——“合作那么多年,人走了都不來?”“當了曲藝協會主席就耍大牌?”
更有人翻出早年兩人同臺的視頻:“你看當年多親熱,現在人走茶涼!”這架勢,比他演小品被砸雞蛋還狼狽。
可楊議甩出的曲藝協會函,打了不少人的臉。
函上明明白白寫著悼念名單,花圈也送到了現場,馮鞏還打了兩通電話,只不過楊議忙著辦葬禮沒接到。
網友卻不買賬:“打電話誰不會?親自來才叫有誠意!”這邏輯就像要求廚師必須親自吃遍所有菜,不然就是“不敬業”,荒謬得讓人想笑。
相聲圈的人看得明白:“馮鞏現在是協會主席,一舉一動都被盯著,去了怕被說‘借葬禮博眼球’,不去又被罵‘無情分’,簡直是左右為難?!?/p>
有知情人透露,他私下托人送了厚禮,還叮囑協會“把后事辦妥當”。這操作,比他說的 “我想死你們了” 還實在,可惜網友只認 “到場打卡”。
楊議開直播前,網友早就給他扣好了帽子?!邦^七沒過就直播,想錢想瘋了!”“拿親爹去世蹭流量,連孝字都不懂!”
結果直播一開,10萬人在線蹲守,禮物刷得比靈堂的挽聯還密集。這場景,比看他演《楊光的快樂生活》還魔幻 —— 罵著最狠的話,貢獻著最高的熱度。
他澄清的“高溫剪彩”,更像羅生門。助理說“就待了一分鐘”,網友翻出視頻:“明明站了五分鐘,當我們瞎?”他說 “老爺子自己想去”,有人扒出楊少華早年訪談:“兒子們把我當驢用。”
這就像聽相聲猜燈謎,你說東他說西,越解釋越糊涂。有天津網友吐槽:“我們這兒辦白事,頭七內不興張揚,他倒好,對著鏡頭侃侃而談,確實不合規矩?!?/p>
可轉頭想想,楊議也是被逼急了。三哥楊倫被罵到,心臟病復發住院,自己被說成“害死親爹”,再不出來說話,怕是全家都要被網暴到抬不起頭。
直播里他掏出曲藝協會的函,手都在抖:“馮鞏沒來,但情分到了,你們還要咋樣?”這質問,比他說相聲時的貫口還解氣,可惜網友只當 “演戲”。
這場鬧劇里,最忙的是網友的鍵盤。昨天罵楊議 “不孝子”,今天噴馮鞏 “沒擔當”,明天可能又要扒“葬禮上誰沒鞠躬”。
他們拿著放大鏡看每一個細節:“楊議戴的手表太名貴,不像辦喪事的!”“馮鞏發的慰問短信不夠長,沒誠意!” 這較真程度,比查酒駕的交警還嚴。
更諷刺的是“雙標現場”。有人罵楊議 “直播賺錢”,轉頭就搶著看回放;有人噴馮鞏“沒到場”,自己連鄰居的葬禮都懶得去。這就像看別人吵架時拍桌子叫好,真讓他評理,立馬縮到一邊。
有心理咨詢師說:“這是典型的‘道德優越感’,罵別人顯得自己高尚,其實連基本的同理心都沒有?!?/p>
楊少華生前說過:“相聲要逗樂,別斗氣?!爆F在倒好,他的后事成了網友斗氣的戰場。你說一句“楊議沒錯”,就有人罵你 “收了錢”;你替馮鞏說句話,立馬被懟“蹭名人熱度”。
這氛圍,比天津茶館里的起哄聲還刺耳,可惜沒人喊 “停”。
楊議的直播像場失敗的相聲,抖了包袱沒逗樂,反倒引來了更多噓聲。馮鞏的缺席成了難解的題,到場不到場都不對。
其實網友心里都清楚:楊議孝不孝,馮鞏夠不夠意思,輪不到鍵盤俠評判。楊少華要是泉下有知,怕是更想聽到 “您的相聲真好聽”,而不是 “您兒子真不像話”。
說到底,葬禮是給逝者的交代,不是給網友的表演。馮鞏沒來有他的難處,楊議直播有他的苦衷,沒必要揪著不放。就像聽相聲,笑過就完了,別當真;看葬禮,哀悼就夠了,別添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