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的若干位開國少將當中,有一個人的履歷非常特殊。
他是唯一一個從少將成長為黨中央副主席的軍人,黨政軍三個不同的領域,他一個人就橫跨了兩個。
這位非同凡響的將領,就是李德生。
然而1974年,李先年卻找到李德生談話,向他傳達了毛主席的意思。
此時距離李德生當選為黨中央副主席已經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可毛主席卻突然讓他辭職。
李德生是如何成長為中央副主席的?毛主席的安排又是怎么回事?
1973年,黨中央籌備召開中共十大,中央領導班子需要重新組建,一批新的干部也將被提拔上來。
在黨中央副主席候選人的問題上,毛主席等領導人展開了一番討論。
他們認為,現在被提名的候選人要么是資歷深厚但年紀較大的老干部,要么是敢闖敢拼但年紀較小的新干部,唯獨缺乏了一個中間層。
結合黨政軍系統中各位干部的年齡和履歷來看,總理提出了一個相當合適的候選人,那就是李德生。
毛主席聽到這個名字,眼前一亮,連忙表示同意。
在他們看來,李德生完全可以接過黨中央副主席的重任。只是,作為當事人的李德生對自己并沒有這樣的自信。
1916年出生在河南的李德生,從年齡上來看,比毛主席等老一輩的革命家們小了許多。所以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發展的那個時代,他并沒有趕上。
李德生放牛娃出身,從小就過著苦日子。
身為底層人民,他和家人都被地主壓迫過,因此對他來說,加入革命隊伍,推翻一切壓迫和剝削,這是必然的使命和選擇。
13歲那年,李德生就加入了兒童團,雖然不能和紅軍戰士們一樣上陣殺敵,但可以幫著送信,傳遞情報。
革命主義情結,就這樣一點一點深種,好不容易等到年齡合格,李德生義無反顧地加入紅軍。
他所在隊伍的首長,正是后來十大開國元帥之一的徐向前。
因為那時候年紀小,所以在隊伍中,戰友們會保護他。
等到他真正大放異彩的時候,解放戰爭已經來了。在挺進大別山的戰役中,李德生的表現格外亮眼。
面對敵人的窮追不舍,他英勇無畏站出來,帶著戰友們一起拉上防御陣線,一邊打一邊突破。
必要的時候,他還能為主力部隊提供火力掩護,配合完成各項艱苦的任務。經此一役,李德生大放異彩。
新中國成立之后,他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整,又帶著部隊奔赴朝鮮前線,與美帝國主義掰手腕。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兇險也最激烈的戰役,無外乎上甘嶺戰役。
這場戰斗完全是重火力的較量,聯合國軍對著志愿軍高地狂轟濫炸,陣地爭奪好幾次變換歸屬,不斷拉扯。
后人僅僅是從書本上或者紀錄片里看到上甘嶺戰役的畫面,都會覺得渾身發涼,更不用說親歷其中的將士們。
作為參與者,那同樣是一場李德生也忘不掉的戰斗。
戰友們是怎么在自己身邊犧牲的,志愿軍是怎么突出重圍的,組織上是怎么守護陣地的,他都忘不掉。
回國之后,立下赫赫戰功的李德生受到了許多嘉獎。1955年的大授銜中,他獲得少將軍銜,這讓他覺得非常榮耀。
從前在紅軍隊伍里名不見經傳的小鬼頭,現在長成了獨當一面的優秀將領。自然而然地,他也進入了毛主席的視線當中。
尤其是在一次執行維護社會秩序的任務中,李德生指揮得當,臨危不亂,充分發揮了應有的專業素質,更是讓毛主席大力稱贊。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非凡的表現,李德生的名字才會被提名的周總理響起,也才會得到毛主席的認可。
不過對于組織上的信任,李德生自己卻是覺得受之有愧。
黨中央副主席,這個職位十分重要,他不認為自己的資歷和能力能夠勝任,所以聽到自己的名字之后,他下意識的反應是推辭。
我黨人才輩出,能夠挑起副主席大梁的人,李德生認為還有很多。比如李先念,李德生就認為他比自己合適。
不過李先念卻告訴他,既然毛主席有想法,那就證明他的能力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希望他不要再推托。
就這樣,李德生從軍事系統來到了黨務系統,成為了黨中央副主席。
工作環境巨大的變化,需要李德生從頭開始,慢慢適應。
好在黨政軍的工作有一定的相通之處,所以他與新職位的磨合也是頗具成效。
與此同時,他還擔任著北京軍區的司令員,這是他更熟悉也更得心應手的工作。
從1930年參加革命開始,他就幾乎沒有和軍隊分開過。身上的軍綠色,代表了他的虔誠信仰,是他一輩子也不可能割舍的榮耀。
隨著上任時間拉長,李德生逐漸發現,原來很多事情,其實不像他想象中那么簡單。
要知道,他上任的時間是1973年,這個時候,國內的社會秩序相當敏感。
越是靠近政治中央,李德生越覺得自己心里不踏實,時常輾轉反側,吃也吃不好,晚上睡覺,腦子還得不到休息。
而且,從一名軍人變成黨中央核心領導人之后,李德生身上承載的目光越來越多,這也無形之中給他增加了很多壓力。
許多時候,他都覺得不舒展,不自然,活在別人的眼光或者批評聲里,他也覺得很沒意思。
因此,在經過慎重的思考之后,李德生找到了毛主席,提出了自己想要辭職的想法。
對他而言,辭去黨中央副主席的職務,重新回到他的老本行里,反而更有利于他發揮自己的價值,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
和沈陽軍區的司令員對調以后,李德生心中的這種想法更加強烈。
遠離政治旋渦,他只會輕松,也能拋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
他對未來已經有了很清晰的想法,說話也是有理有據,目光堅定,毛主席考慮到實際情況,當然沒有辦法再挽留他,只能同意他的辭職申請。
到了1974年,李先念找到他,對他說,毛主席讓他辭職。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辭職是李德生自己提出來的。
毛主席讓他辭職,更像是給了他一個信號,告訴他,現在可以把想法付諸實踐了。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毛主席充分尊重干部同志們的想法,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平衡組織上的需求和干部們的個人想法。
離開了黨中央的李德生,能夠專心致志地投入沈陽軍區建設。
而且,他還保留了中央政治局的職務,這也就意味著,只要組織上有需要,他隨時可以繼續為組織上貢獻力量。
回到軍事色彩最濃厚的地方,李德生的狀態比從前更好。他不僅致力于軍隊建設,還非常關心軍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工作。
人才是國家的第一資源,人民解放軍的未來,還得靠專業軍事院校培養出來的高素質人才支撐。
還是那句話,祖國有這方面的需求,那他當然就義不容辭,全身心再次沉浸。
在革命和建設一線工作了大半生的李德生,于2011年離開了人世。
這位傳奇的開國少將,他的崢嶸歲月,如此輝煌。
后人也許很少聽說他的名字,但了解他故事的人,一定會記住他,歌頌他,學習他,以他為榜樣,走好自己的路。
參考資料:
1、毛澤東賞識器重李德生——《黨史博采(上)》2023年第5期20-25,共6頁
2、李德生傳奇——《檔案時空》2008年第3期22-23,共2頁
3、李德生辭去黨中央副主席內幕——《共產黨員》2007年第10S期57-57,共1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