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大的島嶼就是格陵蘭島,面積高達216.6萬平方公里,相當于9個英國或5.7個日本的面積,比美國最大的州阿拉斯加州的面積還大不少,但這么大面積的一個島嶼主權卻屬于歐洲小國丹麥(面積4.3萬平方公里),這注定了它的歸屬不會穩定。一直以來加拿大和美國等國都想得到這個大島。最新消息顯示,美國已經在該島的權益方面取得了大幅度的實質性進展。
近期,國際政治舞臺上又添一則重磅消息——據《揚子晚報》7月9日報道:丹麥議會于近日通過一項法案,允許美國在丹麥領土上設立軍事基地并駐軍,其中涉及格陵蘭島的條款更是引發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從實際效果來看,美國已經從這個決議中獲得在格陵蘭島的實質性主導權:美軍在此駐扎享有諸多特權,基本不受丹麥法律的約束。
這一決議的背后有著復雜的地緣政治、資源利益等因素,也將對世界局勢,尤其是北半球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對格陵蘭島的長期覬覦
自19世紀起,美國就對格陵蘭島表現出濃厚興趣。1867年,時任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在購買阿拉斯加時,就曾考慮收購格陵蘭島,只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到了二戰期間,美國曾實際控制了格陵蘭島,并建立軍事基地,部署軍事和無線電設施,其對該島戰略地位的重視可見一斑。1946年,時任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再次向丹麥政府提出購島,依舊未能成功。
現任總統特朗普更是對格陵蘭島渴望已久。近幾年他多次公開表示要買下格陵蘭島,近期甚至揚言若丹麥拒絕,將對丹麥出口美國的產品征收高額關稅,還不排除使用軍事力量奪取控制權。
美國如此執著,一方面是格陵蘭島豐富的自然資源令美國垂涎,島上蘊藏著高達150萬噸的稀土儲量,未開采的石油約有175億桶,天然氣儲量約4.15萬億立方米 ,淡水資源和漁業資源也相當豐富;另一方面,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具有重大戰略價值,格陵蘭島地處北美到歐洲的最短航線上,靠近北極點并與俄羅斯隔北冰洋相望,對美國構建軍事戰略布局意義非凡。
而依據丹麥和美國1951年簽訂的防務條約,美軍有權使用位于格陵蘭島北部的圖勒空軍基地,該基地可監測衛星和探測飛越北極地區的戰略導彈。盡管丹麥政府和格陵蘭島自治政府堅決反對,國際社會也紛紛表示譴責,但美國從未放棄對格陵蘭島的野心。
丹麥議會決議的核心內容與實質影響
此次丹麥議會通過的法案,允許美國在丹麥領土上設立軍事基地、駐扎士兵以及儲存軍事裝備。美國士兵將獲準進入丹麥卡魯普、斯克里德斯楚普和奧爾堡3座城市的空軍基地,并且在這些基地以及基地外的地區,美國士兵和憲兵對丹麥平民擁有管控權(這一點十分關鍵,通常無主權就無法做到)。若美國士兵在丹麥犯罪,將首先依照美國而非丹麥的法律體系接受懲處,美國還被允許在丹麥境內和以丹麥為基地開展軍事活動,包括駐扎人員、儲存軍事物資和裝備、訓練和演習等。
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美國在格陵蘭島乃至整個丹麥的軍事存在得到了極大加強,丹麥不僅管轄不了美軍的行為,甚至自己的國民還受美軍管轄,丹麥在相關地區的主權行使受到限制,尤其是在涉及美軍的事務上,丹麥法律幾乎難以發揮作用,美國實際上已經在格陵蘭島獲得了實質性的控制權,這與直接掌控格陵蘭島的主權在很多方面并無二致,可謂是實現了美國多年來的部分戰略目標。
我們每次看到清末歷史時,都會痛斥無能的清政府與外國簽訂了諸多不平等條約,開放租界等行為更是喪權辱國,丹麥通過的這項允許美國在格陵蘭島等地獲得的多項權益的決議(基本等同于出賣格林蘭島),和無能的清政府的一些行為差不多。
對世界格局,特別是北半球格局的影響
地緣政治格局重塑
格陵蘭島地處北極地區,該地區的戰略重要性近年來不斷上升。美國加強在格陵蘭島的軍事存在,使得北極地區的地緣政治博弈更加激烈。
美國可以借此進一步鞏固其在北極的軍事優勢,對俄羅斯在北極的戰略空間形成擠壓。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眾多軍事設施,美國在格陵蘭島的軍事行動可能會讓俄羅斯感受到更大的軍事壓力,從而引發俄羅斯的反制措施,如加強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和巡邏等,加劇北極地區的緊張局勢。
同時,這也將改變北半球的軍事戰略平衡,美國在北極方向上的軍事威懾力增強,使得歐洲與北美洲之間的軍事聯系在北極地區得到強化,影響周邊國家的安全態勢。
資源競爭加劇
格陵蘭島豐富的自然資源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隨著全球資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和北極地區開發進程的加快,美國實質性控制格陵蘭島后,必然會加速對島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這將引發國際社會在北極資源領域的競爭進一步升級,其他對北極資源有需求和興趣的國家,如俄羅斯、加拿大以及一些歐洲國家,可能會加大在北極地區的資源勘探和開發力度,爭奪有限的資源份額,甚至可能引發資源爭端。
對歐洲和歐盟的影響
歐洲安全局勢復雜化
美國在丹麥駐軍并在格陵蘭島獲得主導權,雖然丹麥是北約成員國,理論上是為了加強北約的防御力量,但實際上卻讓歐洲的安全局勢變得更加復雜。
一方面,美國軍事力量在歐洲的進一步深入,可能會讓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張,俄羅斯可能會將此視為對其安全的直接威脅,從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這增加了歐洲地區爆發軍事沖突的風險;另一方面,美軍在丹麥享有的特權,如不受丹麥法律約束等,可能會引發歐洲民眾對自身安全和主權的擔憂,導致歐洲內部對美國軍事存在的爭議加劇。
所以,歐盟、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和組織都對此決議表示反對。其中,歐盟表示對此深切擔憂,而一直在追求國家自主權的法國反應比較強烈,法國總統馬克龍第一時間就公開發聲反對,說這不是在保障歐洲的安全,而是在拿歐洲的利益和自主權當作籌碼去交易。
歐盟一體化進程受阻
歐盟一直致力于實現歐洲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一體化,以增強歐洲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和獨立性。然而,美國在丹麥的軍事行動以及對格陵蘭島的控制,破壞了歐洲內部的戰略平衡。部分歐盟國家擔心美國的行為會損害歐洲的利益,加劇歐洲對美國的軍事依賴,這可能會引發歐盟內部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分歧,阻礙歐盟在軍事一體化等方面的合作進程,使歐盟在國際事務中更難以用一個聲音說話。
歐洲部分國家反對的原因
主權和安全擔憂
許多歐洲國家擔心美國在丹麥的軍事存在會破壞歐洲的主權和安全秩序。美國在丹麥駐軍且不受丹麥法律約束,這一特權打破了正常的國際關系準則,讓歐洲國家擔心自身主權也可能受到類似的侵犯。
一旦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力量失去有效約束,可能會引發軍事沖突的升級,威脅到整個歐洲的安全穩定,這是歐洲國家不愿看到的。
對美歐關系的重新審視
美國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強行推動對格陵蘭島的控制,這種單邊主義行為讓歐洲國家對美歐關系產生了新的思考。
歐洲國家意識到,美國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可能不會充分考慮歐洲盟友的立場和利益,這可能會導致歐洲國家重新評估與美國的聯盟關系,尋求更加獨立自主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丹麥議會通過的這一決議,標志著美國在格陵蘭島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影響深遠且廣泛。這一事件不僅改變了北極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加劇了資源競爭,也對歐洲和歐盟的安全與發展產生了諸多負面效應,引發了歐洲國家的擔憂和反對。未來,國際社會需密切關注這一事件的后續發展,以及各方可能采取的應對措施,以維護全球的和平與穩定。
消息來源:《揚子晚報》7月9日報道文章《丹麥議會通過法案,賦予美國在丹麥領土上軍事存在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