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汽奧迪Q6(參數丨圖片)L e-tron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天津碰撞試驗室,成功挑戰遠超國標3倍碰撞能量的高難度“貨車側撞+固定柱體夾擊”連環碰撞。
- 碰撞后乘員艙結構完整,電池安全無虞,假人傷害值優秀,高壓系統及時斷電,各項安全防護系統均有效工作,取得出色碰撞結果。
- 此次極限試煉以遠超行業標準的嚴苛測試,彰顯了一汽奧迪在新能源時代的全域安全實力。
近日,一汽奧迪Q6L e-tron在中汽中心·天津碰撞試驗室迎來了一場突破常規的全鏈路安全試煉。此次由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嚴苛測試,以創新的TOP Safety整車安全挑戰、TOP Electric電池安全挑戰組成的全鏈路安全試煉,通過遠超行業標準的碰撞測試,全方位驗證了奧迪在新能源時代的全域安全實力,旨在以深厚的德系安全基因,重塑電動汽車安全標桿。
一汽奧迪攜手中汽中心打造“TOP Safety整車安全挑戰”
全鏈路試煉,挑戰安全極限
安全為先,是豪華汽車品牌的底色。作為本次“TOP Safety整車安全挑戰”的核心環節,一汽奧迪Q6L e-tron直面了一場模擬復雜城市道路風險的極限安全挑戰。挑戰場景設定在一個T字路口:車輛行駛過程中,突遇前方橫穿馬路的兒童假人,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成功識別并緊急制動剎停,未發生碰撞。隨后一輛重達3噸(模擬城市常見物流貨車重量)的失控貨車,以50km/h的速度從側面垂直方向撞向Q6L e-tron左側車身第二排區域。巨大的撞擊力瞬間使得車輛發生旋轉,右側第二排位置與剛性柱體(模擬路側堅固的燈桿)發生碰撞,形成難度極高的“貨車側撞+固定柱體夾擊”的連環碰撞測試。
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成功識別兒童假人
一汽奧迪Q6L e-tron碰撞前處于貨車與剛性柱體之間
相較于國標對于側面碰撞的標準(0.95噸移動壁障車、50km/h碰撞速度),此次安全挑戰使用了3噸貨車以50km/h進行撞擊,碰撞勢能可達國標的3倍水平。結合隨后發生的柱碰測試,連續的兩次強烈碰撞中間沒有緩沖,難度大大飆升。
貨車側面碰撞與剛性柱體碰撞疊加的連環碰撞
出色碰撞結果,彰顯全域安全
碰撞能量是衡量車輛被動安全性能的重要參考依據,更高的能量意味著對車身結構與吸能設計提出了近乎極限的挑戰。優秀的工程設計,正是通過科學引導車身在可控范圍內有序潰縮,將致命的碰撞動能高效轉化為可承受的變形能。能否在電光火石間最大程度地化解沖擊,是評價車輛安全性能的核心標尺。一汽奧迪Q6L e-tron直面這一遠超國標的3倍能量考驗,正是對其結構安全與能量管理能力的有效驗證。
碰撞后一汽奧迪Q6L e-tron車身結構完整,A、B、C、D柱均未發生結構性失效
右側柱碰位置被侵入量較小,乘員艙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結果顯示,一汽奧迪Q6L e-tron車身結構完整,A、B、C、D柱均未發生結構性失效,兩次擠壓下乘員艙依然保持足夠的生存空間。安全帶正常預緊點爆,側氣囊、側氣簾及中央氣囊正常展開,全車假人傷害值均處于優秀水平。電池組在遭遇“夾心式沖擊”后幾乎無變形、無位移,經受住幾何形變與短路風險雙重考驗,未發生冒煙、起火、爆炸或電解液泄漏。高壓系統在毫秒級內完成高壓斷電,有效避免短路造成熱失控風險。通過科學的走線,有效的結構保護,以及冗余的功能設計,保障極限場景下低壓電正常工作。半隱藏式車門把手的紅色應急拉手正常彈出,前排車門可正常打開,電動座椅可調節;車窗自動下降,保障車內空氣流動。碰撞后雙閃及時開啟,E-CALL及時啟動并接通人工客服。從堅若磐石的乘員艙結構,到周全可靠的碰撞后救援機制等,每一個安全細節都交出了高分答卷。
側氣囊與中央氣囊正常打開
半隱藏式車門把手的紅色應急拉手及時彈出
高規格安全體系,實現全方位保護
一汽奧迪Q6L e-tron在本次“TOP Safety整車安全挑戰”的成功表現,正是源于其專屬的“賽車級”籠式安全車身以及豐富的安全配置,為廣大客戶構筑了全鏈路的安全。車身高強度鋼+鋁合金材質占比83%,超高強度熱成型鋼占比34%,最大抗拉強度達到2150MPa,整車扭轉剛度更是達到46150N·m/Deg。
一汽奧迪Q6L e-tron擁有“剛柔并濟”的高強度安全車身
出色的車身材料只是基礎,碰撞安全是一項高度系統化的精密工程,絕非依靠材料的簡單堆砌,需要“剛柔并濟”,在需要高強度支撐、抵御變形的關鍵區域使用最堅硬的材料;在吸收和潰縮能量的緩沖區,則要選用相對“柔軟”的材料。哪里該“硬”,哪里該“軟”,都經過精確計算與匹配。
無論是側碰還是柱碰,碰撞都是直接作用在二排薄弱區域,一汽奧迪Q6L e-tron通過加強車頂縱梁設計,將碰撞力傳導到A、C柱。配合最高2150Mpa超高強度的熱成型鋼用料,顯著提升車身剛性。此外,后排座椅底架內置高強度支撐桁架,與中央通道加強筋聯動,進一步防止乘員艙橫向塌縮。電池組安裝區域超高強度鋼覆蓋率近100%,配合4橫3縱布局能夠更好化解側碰的撞擊力。多種工藝共同構成強化車身結構,不僅讓乘員艙在嚴苛的碰撞下結構完整,更有效保證電池安全。
此外,一汽奧迪Q6L e-tron提供主副雙安全氣囊、前排側氣囊、中央氣囊、前后排頭部安全氣簾共7個,并提供后排側氣囊選裝氣囊2個。其中,頭部氣簾具有6s保壓設計,能進一步防止對乘員,尤其是防止對后排安全座椅上的兒童造成二次傷害。作為百年造車專家,奧迪憑借深厚的造車經驗,不僅在車身材料使用、結構設計上表現出眾,更通過豐富的主動及被動安全配置,實現極致安全性能。
嚴苛的開發&驗證標準,鑄就全場景安全底氣
一汽奧迪Q6L e-tron擁有嚴苛的安全開發及驗證標準,經歷了76次碰撞,301次行人保護實驗,16次靜態強度實驗等,覆蓋各類常見的真實用車場景及極端場景。其中,嚴苛程度遠超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的車頂抗壓測試標準,使得一汽奧迪Q6L e-tron車頂最高可承重達10噸,相當于4.5臺一汽奧迪Q6L e-tron的重量。
奧迪始終將安全視為生命,在全球擁有220名安全專家,每年進行1,000多次復雜碰撞測試,約20,000次虛擬事故模擬,不斷致力于開發新的安全功能,確保對車內駕乘人員實現全方位、全場景保護。
“戰損”電池面臨嚴苛考驗,第二輪安全挑戰即將開啟
此次極限試煉,一汽奧迪Q6L e-tron 憑借極致安全的車身結構,成功挑戰超行業標準的嚴苛測試,不僅彰顯奧迪在新能源時代的全域安全實力,更重新錨定了電動汽車安全的標桿高度。后續一汽奧迪還將對此次碰撞后車的“戰損”電池,進行第二輪嚴苛的“TOP Electric電池安全挑戰”測試,更多表現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