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美企加速撤離!莫迪做夢也沒想到,“印度夢”醒得如此之快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美國對外直接投資流向發生變動,印度曾滿懷憧憬地以為迎來了“天賜良機”,莫迪更是雄心勃勃地推出“印度制造”戰略,企圖承接美企撤離中國的產業轉移,成為“下一個中國”。然而,現實卻如同一記重錘,將“印度夢”砸得粉碎,外資的加速撤離讓印度經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局。如今美企加速撤離!莫迪做夢也沒想到,“印度夢”醒得如此之快!
一、外資撤離:從憧憬到幻滅的急轉
美國一喊“脫鉤”,印度便迫不及待地舉手承接,莫迪迅速擺出“印度制造”的宏大陣仗,試圖吸引美企入駐。一時間,印度似乎成為了全球產業轉移的新熱點。但好景不長,外資的撤離如潮水般迅速涌來。2022年至2024年之間,高達5萬億盧比的外資從印度撤出,這一數字猶如一記警鐘,敲響了印度經濟危機的序曲。
富士康的撤資堪稱典型案例。2023年,富士康原計劃在古吉拉特邦投資195億美元建設半導體工廠,這本是印度半導體產業崛起的一個重大契機。然而,審批流程卻成了無法逾越的鴻溝,項目僵持一整年后,富士康最終選擇撤資。汽車行業同樣遭受重創,通用、福特等國際汽車巨頭先后退出印度市場,福特甚至直接關閉在印工廠,結束了長達二十年的布局。這些曾經的“金主”紛紛離去,讓印度的“印度制造”美夢瞬間破滅。
二、政策失當:自毀長城的“昏招”
印度在吸引外資過程中,政策上的反復無常和不合理性成為了外資撤離的重要推手。筆記本進口許可證制度便是典型的“昏招”。印度突然宣布對所有進口筆記本實行許可證制度,這意味著企業若未獲得批準,產品就無法進入印度市場。戴爾、惠普、蘋果等國際科技巨頭當場陷入困境,貨還在海上,卻面臨賣不出去的尷尬局面。盡管印度隨后“臨時暫停”了該政策,但已經造成的傷害無法彌補,外資對印度市場的信心徹底崩塌。
這種政策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讓外資企業對印度的投資環境產生了深深的擔憂。在全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穩定的政策環境是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印度的這種短視行為,無疑是將外資企業拒之門外,自毀長城。
三、基礎設施與產業鏈短板:難以逾越的障礙
除了政策問題,印度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鏈短板也是外資撤離的重要原因。印度不少工業區連穩定供電都做不到,許多外企建廠期間遭遇頻繁斷電、物流延誤問題,導致供應鏈成本暴漲。別說高端制造,就連基礎組裝線都難以正常運行。例如,一些電子制造企業因斷電頻繁,生產進度嚴重滯后,產品質量也無法保證,最終不得不選擇撤離。
此外,印度雖然擁有龐大的市場和人口,但缺乏成熟的產業鏈。基礎件、模組、核心零部件等大量依賴外部供應,企業若要在印度建廠生產,需要自行拼湊這些零部件,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莫迪推出的“PLI制造激勵計劃”,本意是鼓勵企業投資制造業,但不少申請企業連補貼都沒拿到,就被繁瑣的流程勸退了。這使得外資企業在印度投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紛紛選擇撤離。
“印度夢”的幻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資的加速撤離,讓印度經濟陷入了困境,也給印度敲響了警鐘。要想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印度必須深刻反思自身的問題,改善投資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鏈,制定穩定合理的政策。否則,“印度夢”將永遠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想,印度經濟也將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印度需要以更加開放、包容、務實的態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才能贏得外資的青睞,實現經濟的騰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