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和陳獨秀見面的情況下成立黨,并推選未出席的陳獨秀為黨的書記
根據列寧的指示,俄共遠東局在1920年初派出維金斯基來華,在考察了北京、上海后提出在中國建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當務之急。”8月共產國際決定派“直接代表駐在中國”。
馬林于1921年4月從莫斯科出發,經歐洲取道蘇伊士運河,6月抵達上海。到上海后,馬林立即與中國黨發起組的代理負責人李達、李漢俊取得聯系,從他們那里了解到“中國共產主義者已在陳獨秀的領導下形成一個團體。”馬林判斷:中國黨建立條件已經具備,應及早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宣告黨的成立。
1921年7月在上海開成立大會,各地派兩名代表參加,并函電催促陳返滬主持會議。
陳獨秀對馬林的建議和上海發起組的決定完全同意,卻在廣東而未出席,安排廣東黨組織出席會議的代表,以個人名義派包惠僧參加。
沒參加會議的陳獨秀被大會推選為中央局書記。
陳獨秀成為書記后仍不返上海,被馬林嚴厲批評
陳獨秀滯留在廣州,馬林對此提出了批評,并一再建議陳回來專任黨的工作。馬林說:陳獨秀要“盡到責任,要回來擔任書記職務,別人代理不行,國際沒有先例,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共產黨領導人在資產階級政府里做官。”
中央局決定派包惠僧專程去廣州接陳獨秀。陳獨秀聽了包惠僧的匯報,了解了黨成立后的現狀,答應立即回滬。
從此,陳毅然決然地放棄了自己幾十年來所從事的文化教育事業,為改造一個落后的舊中國,徹底地“以革命為職業了”。
見面后,馬林對中國黨居高臨下,陳獨秀非常不滿
作為國際代表來華后和中共早期最高領導人間的首次會見,并沒有和諧的場面,而是爭執。
馬林要維護共產國際的權威,總以國際代表的身份居高臨下發號施令。他用強硬的口氣告訴陳獨秀:“你們承認與否都沒有用,中共的工作和計劃應在國際的統一領導下制定。”幾乎每星期都要陳獨秀去匯報工作。
陳獨秀認為馬林看不起中國黨,陳說:“我們中國是個生產事業落后的國家,要有獨立自主的做法。”“革命是我們自己的事,有人幫助固然好,沒有幫助我們還是要干。”
陳獨秀聲言決不與馬林見面,并要求國際更換代表。
馬林設法營救陳獨秀后,二人關系改善
1921年10月陳獨秀在法租界的被捕。危難之時,馬林不計前嫌,以外國人身份,重金聘請律師,打通會審各個關節,終于使陳獨秀獲釋。陳很受感動,兩人間的關系不僅大大緩和,而且更重要的是直接影響到中國黨對國際的看法。
10月底,馬林說:今后“一切工人完全由中共負責領導,作為國際代表只與中共最高負責人保持經常接觸,商談一般政策。"陳則表示:“中共擁護國際,對其代表在政策上的建議自應尊重。”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正式通過了《加入共產國際決議案》:“中國共產黨為國際共產黨之中國支部。”
在后期的國共合作上,馬林與陳獨秀也經歷矛盾,后逐漸認可了共產國際的領導地位。
1923年10月馬林被莫斯科召回,結束了來華的使命,1927年退出荷蘭共產黨,1942年4月被德國法西斯殺害。陳獨秀在1929年開除出黨, 1942年病死在四川江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