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沒有來訪華,就已經給了我們三個“下馬威”,或許美國文化里面是沒有“誠意”這東西的,又或許還有著以前的“上對下”的姿態。
對于此,我國早有回應,談判應該是平等的,博弈也應該是平等的。
一、
美國的三個“下馬威”,“下”到了三個領域,農業、教育、能源。
先說第一個農業,這是最離譜并且在之前也是出現過的。
8日,美國政府宣布基于國家安全的需要要限制我國的公民購買美國的農田。
我國對此的回應是,這就是典型的歧視,是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的舉動。
其實農田這一事情,在23年就出現了,但是在去年1月的時候,還是拜登政府的時候就又開始炒作“中國正在購完美國的農田”,還認為這是我國的新型戰爭模式。
美國艾奧瓦州州長金·雷諾茲就表示要把農田掌握在美國人手里,還要出臺相關法律來應對中國新的威脅。
不只是艾奧瓦州,美國有26個州都禁止或限制外國人擁有私人農田,但是針對我國的是最近幾年才出臺的。
那么我們到底擁有多少美國的農田呢?
不到1%。
遠不及加拿大的三分之一,甚至不到開曼群島的土地面積,所以美國想要限制外國人購買美國土地,不是更應該禁止加拿大嗎?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畢竟加拿大是自己的“后花園”,最近的關稅,雖然加拿大民間表示政府要硬氣,但是顯然,政府是硬氣不起來的。
之前說好的要收數字服務稅,但是特朗普一威脅就不收了,特朗普的訛詐關稅計策能夠成功就是因為有這類國家的存在。
“農田禁買令”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政治游戲,以保護國家安全為名的雙標行動,特朗普政府甚至正在研究如何“收回”外國已購買的農地。
二、
為什么有這一場戲碼呢?
在拜登的時候是想扮演一場從中國手里“奪回”土地的“英雄”戲碼,而特朗普這屆也是為了“贏”。
將中國投資者本來合理合法合規的購買“妖魔化”,最后變成“非法化”,成為政客表演的戲碼,最后手上的事美國本地的農民。
事實上中國投資者擁有的美國農田總量的百分比僅為0.0003%,近年來還大幅下降,自2021年以來下降了約31%。
這就是美國政府的成果。
前面提到的,特朗普政府在研究收回領土,一旦收回成功,就以為著“贏”,小贏大贏都是贏,贏多贏少都是贏。
在此前是有收回中國有關農田的先例的。
就23年1,阿肯色州命令中國所有的種子生產商出售160英畝的美國農田,理由是“國家安全”問題。
該公司最終在5月出售了土地,并因未披露所有權而被罰款28萬美元。
阿肯色州州長莎拉·赫卡比·桑德斯甚至宣稱,“我為阿肯色州是全國第一個將中國所有的公司趕出我們的農田和我們州的州感到非常驕傲,我們讓他們為此付出了代價”。
所以,這就是“贏”,但是,是政客的贏。
今年都還只是農田禁止令,之前甚至在炒作不允許華裔買房,沒錯,都不是中國人,而是華裔。
得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稱,他將簽署一項法案,禁止來自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4個國家的公民和實體購買該州的土地。
不過后面修改了,允許允許雙重國籍者和美國的合法永久居民在該州購買房產,但對中國實體持有土地仍保留著嚴格的限制。
三、
第二個是教育,教育就是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留學生簽證事件,不過說實話,特朗普這次倒是“一視同仁”,不但對在美中國留學生下手,甚至對美國的教育界下手。
不過,后面側重點開始不同了,一個是“間諜”,一個是“意識形態”。
這么多年以來,我國的留學生一直是美國最大的留學生群體,23年就為經濟貢獻了500億美元。
但是特朗普還是對留學生下手了,先是對大學的經濟制裁,后是考慮剝奪在美留學生的簽證。
在美留學甚至可能成為了一件回不來的事情。
為什么?
懷疑你是間諜。
“斯坦福大學里藏著‘中國間諜’”“昆山杜克大學里有中國安插的‘棋子’”“密歇根州一處軍事基地附近有‘中國留學生偵查員’”等等。
許多謠言在美國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污蔑我國留學生里面存在間諜。
開放大學里面有什么價值要間諜存在的?實驗室?那也不對外開放啊,難道是圖書館?圖書館不也有訪問權限。
就連CIA的前主任都認為所謂“間諜活動”的這些指控太過嚴重。
鬧得最大的事斯坦福大學的,斯坦福大學的保守派學生報刊《斯坦福評論》發文宣稱,中國在該校開展所謂“大規模情報收集活動”。
除了關于留學生的,還有關于和我國高校合作的。例如,在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簽署了一項限制美中合作的法案后,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在2023年就取消了與中國高校一項長達20年的合作項目。
還有就是關于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的問題,想要從“根源”上解決“間諜”的問題。
哈佛大學強烈反對,但是沒用就是了。
在美蘇冷戰的時候都存在交流,然后現在卻不允許存在了,我國發言人表示,這也將進一步損害美自身國際形象和國家信譽。
還有就是上面提到的意識形態,特朗普很不滿哈佛大學的“反猶主義”,“哈佛非常壞,完全是‘反猶主義’。”特朗普在白宮表示。
認為沒有保護好校園內的猶太和以色列學生,違反了聯邦反歧視法。
開個玩笑講,“反猶主義”一個帽子扣下來是想讓哈佛在美國沒法生存嗎?
對于這一點,哈佛也表示要硬鋼,但是結果怎么樣猶未可知,不過猜測多半是想妥協,或者之前的戲碼,“換校長”。
四、
最后一個是能源方面。
3月的時候美國宣布對中國一家煉油廠和一石油碼頭實施制裁,為什么呢?因為這公司和伊朗合作了。
5月,美國財政部表示,正在制裁近24家參與伊朗石油貿易的公司,其中包括一些幌子公司,以及其他采取措施掩蓋受制裁伊朗石油的公司。
其實這些公司或多或少確實和伊朗有合作,但是,我國和伊朗的合作,就算是在國家層面上,美國憑什么管?
所以說還是長臂管轄了。
還是那句話,美國針對我國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在去年的時候,美國眾議院虎牙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一項旨在阻止中國購買伊朗石油的法案。
法案要求美國每年確定中國金融機構是否從事了“可被制裁的行為”,規定中國金融機構從伊朗購買石油的任何交易都屬于適用于制裁的“重大金融交易”。
但是以上,發現一些“華點”沒有,美國這些都不是直接國家層面上的針對,禁止購買土地,不管如何渲染確實也是企業之間的事情,留學生這點,甚至都是不分國內外。
并且,美國這些禁令真的突出一個“臉皮厚”,1%說是“搶地”,直接說存在“間諜”,還有能源方面的制裁也只是說和伊朗有關。
所以我國想要都反制有點困難,也不能學別人“臉皮厚”。
但是我國外長王毅表示,既然要會晤,就要認真嚴肅地談。
中美的關系博弈要平等,談判也要平等,接下來中美兩個的兩國外交的道路,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一下,那就是:加強接觸、防止誤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
這是符合兩國利益,世界利益的道路。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美眾院推法案,企圖制裁中國買伊朗石油》
環球時報《美國對中國一煉油廠和一石油碼頭實施制裁,外交部回應》
觀察者網《美大學里藏著“中國間諜”?美方炮制的反華陰謀論套路罷了》
光明網《美政府和哈佛大學緊張關系再升級!》
中國青年報《魯比奧稱美國將撤銷中國在美留學生簽證,外交部:已向美方提出交涉》
環球時報《中國人在美“搶地”謬論是怎么炒起來的?》
中國新聞網《美國將限制中國公民在美購買農田 中方回應》
觀察者網《美政府揚言全面封殺中國購買農地,并考慮收回中國投資者已持有資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