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報道,美農業部長羅林斯宣布,白宮正研究“收回”外國已購農地,劍指中國,風暴驟起。
羅林斯把“國家安全”掛在嘴邊,可數據一攤開,說服力先打了對折:全美13億英畝耕地,外國人一共攥著4500萬英畝,占3.5%,其中加拿大人獨攬1530萬英畝,中國只有27萬英畝,攤到總量里連0.0003%都不到。就這么點芝麻粒,白宮卻把它描繪成“威脅糧倉的巨石”。更扎眼的是,中國人手里的地還在一路縮水,2021年至今少了三成。數字在跌,華盛頓腔調卻愈發強硬,邏輯顯然不在農田本身。
特朗普(資料圖)
往前翻,2023年參議院91票對7票封死中企新購農地,北達科他州370英畝玉米加工廠項目被迫流產,理由是“離基地太近”;2023年10月,阿肯色州勒令中資企業出售160英畝農田,還順手開了28萬美元罰單。州級禁令已蔓延至26個州,佛州、蒙州干脆把軍事設施附近劃成“禁區”,紅線越勒越緊。聯邦層面雖無全面禁令,但申報漏洞、審查加碼、輿論圍剿,層層加碼早已讓交易冰封。
現在特朗普團隊索性把“收回”二字擺上桌面。羅林斯承認,白宮“很快”會簽行政令,所有選項都在桌上。這意味著已落袋為安的農場也可能一夜易主,中資在美國農業鏈條里的微薄股份眼看要被連根拔起。阿肯色州州長桑德斯甚至高調炫耀:“我們把中國人趕出了農田”。一句話,商業合同在選票面前輕若鴻毛。
北京方面回應并不激烈,外交部一句“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損害美國自身營商環境”點到為止。可市場已先給出反饋:芝加哥農產品期貨短線急升,交易商押注外資撤離后美國農場將被迫收縮規模,化肥、種子、設備訂單都可能下滑。華爾街悄悄測算,若27萬英畝盡數收回并重新拍賣,折價幅度或在15%以上,潛在訴訟費用還得另算。
美國農場(資料圖)
更深遠的影響在人心。加拿大、荷蘭、沙特地主手握千萬英畝卻安然無恙,雙重標準擺在桌面,任何外資都會琢磨:下一個被點名的會不會是自己?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外資農地總量增長七成,如今一紙禁令可能讓這股潮水掉頭而去。國際律所已提醒客戶:在美購地先做政治風險評估,否則“合同隨時作廢”。
農田只是棋盤的一角。把時鐘撥回2018年,華為、中興、TikTok再到今天的種子與土壤,華盛頓的劇本如出一轍:先扣“安全”帽子,再祭出禁令或收回,籌碼層層累加,為下一輪談判造勢。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團隊計劃在8月初與中方重啟經貿對話,此時放出“收回土地”風聲,無非想逼中方先低頭。
可北京不接招。中方代表團至今未確認會面,駐美使館私下放話:要談就談關稅、科技封鎖這些硬議題,土地問題沒得讓步。華盛頓若真把27萬英畝全部沒收,無異于撕毀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國際仲裁的大門也就此敞開。更現實的是,美國農場主擔心失去中國化肥與設備供應鏈,成本上漲誰來埋單?中西部搖擺州的選票未必買賬。
美國農場(資料圖)
夜幕下的國會山燈火通明,議員們正連夜修改《農田法》草案,想把處罰額度抬到土地市值的25%,并建立公開數據庫盯緊每一英畝外資農田。羅林斯放話:“要讓對手付出代價”,卻沒人細算代價最終會落到誰頭上。27萬英畝的數字很小,但掀起的巨浪足以讓太平洋兩岸的投資人徹夜難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