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首個基坑氣膜全封閉施工系統在位于南開區紅旗路與天拖北道交口處的建筑工地上投入使用。 記者 吳迪 張磊 攝
近日路過紅旗路的市民發現,賽德廣場旁一個高約25米、最長一側約95米的巨大白色“充氣枕頭”拔地而起。這里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原來這是全市首個基坑氣膜全封閉施工系統,吹起的氣膜里包裹著南開區天津大學愛爾眼科醫院項目的施工現場,本周正式啟用。“可別小看這氣膜,它就像工地的‘金鐘罩’,能阻隔90%的揚塵、有效降噪40分貝,還能遮陽擋雨,預計能縮短兩個月的工期,經濟又環保!”昨天,在項目現場,中建六局所屬中建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坤建笑著說。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兼大氣處處長鄧小文表示,該施工系統在城市核心區域開辟了綠色建造、智慧施工創新路徑,也為超大城市精細化環境管理提供了解決方案。
說起為何要建設基坑氣膜全封閉施工系統,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四級高級主管華靜介紹:“由于該項目南側距離居民樓不足25米,自從今年4月施工以來,市、區生態環境部門常接到居民對施工噪聲的投訴,施工單位也要停工進行整改??善平饫Ь植荒軆H靠灑水降塵、時段管控等‘末端應對’,經多輪論證,我們把從北京等城市學到的先進技術——集高效抑塵、顯著降噪、空間封閉等優勢于一身的基坑氣膜全封閉施工系統推薦給施工單位。中建六局踐行綠色發展的央企擔當,建設了天津市首個基坑氣膜,把之前施工時90分貝的噪聲將至50分貝左右,施工也不再受汛期雨水多的影響,氣膜還能回收再利用,非常環保?!?/p>
一走進“充氣枕頭”,記者不由得驚奇:面積達6360平方米的施工工地就這樣被隱藏起來,而且并無任何梁柱來支撐氣膜?!盎託饽げ捎昧?6根鋼索編織成經緯網狀體系,將4片單元膜‘拼接’在一起,并通過風機系統向膜結構內充入氣體,也同時排風,維持內部壓力,讓膜材膨脹形成全封閉基坑氣膜,創造更大的施工空間。”該項目經理劉海利介紹,氣膜還搭載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檢測報警系統,可實時監測運行狀態,一旦發現異常便自動報警并采取措施,即使在12級臺風中也能屹立不倒。
當聽到曾坤建介紹“氣膜共投資近200萬元”時,記者不禁懷疑成本是否能收回來?!安恢皇窃肼曂对V要停工,每逢下雨,我們可能也會停工三四天。所以經科學研判,如果我們不采用氣膜,實際工期有可能推遲兩個月。”曾坤建算了筆賬:每天管理費、水電費、工人費用等施工支出在8萬元左右,若能因為搭建氣膜縮短工期,可省下400多萬元,反而總體成本會降低。
“基坑氣膜啟用后,周邊居民揚塵、噪聲類投訴量明顯下降,標志著天津工地從即日起逐步告別粗放時代,邁向‘封閉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新階段。”鄧小文告訴記者,為了推廣綠色環保技術,市生態環境局將對達標項目實行分級分類監管豁免機制,并通過夜間施工手續免批、重污染應急期間土石方作業不停工等政策,推動企業將環保投入轉化為核心競爭力。(記者 史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