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歲的張麗君扶著五個月的孕肚,在醫院走廊的窗邊站定。
剛聽完醫生關于胰腺癌晚期的診斷,她猛地甩開丈夫的手,帶著哭腔嘶吼:
“誰敢逼我引產,我現在就從這樓上跳下去!”
01
張麗君與韓詩俊是復旦大學校友,緣分始于一場偶然的相遇。從相遇到相愛,再到步入婚姻殿堂,他們的愛情曾讓無數人羨慕。
這對上海本地夫妻的生活本該是幸福美滿的,可人生似乎總忌圓滿。2015 年的產檢中,張麗君被查出患有胰腺印戒細胞癌,且已到晚期。
醫生坦言,這種癌癥的五年生存率僅 10% 左右,若要做腸鏡、穿刺等進一步檢查,必須先終止妊娠;可要是等孩子降生,她很可能錯過最后的治療機會。
“引產化療,或許能多活兩三年;硬要把孩子生下來,癌細胞會跟著孕期瘋長,大人和孩子都可能保不住。” 醫生的話像冰錐扎在人心上。
丈夫韓詩俊只有一個念頭:“保大人,一定要保大人!”
張麗君卻只問了醫生一句,“這病會傳給孩子嗎?” 得到否定答復后,她望著窗外的天空,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倔強:“我要把他帶到這世界來。你們要是逼我化療引產,我現在就從樓上跳下去。”
在她心里,自己已經活了 26 年,而這個小生命還沒見過陽光,“他比我更需要活下去。” 這份執拗,讓在場的人都沉默了。
當孕期來到7 個月時,醫生看著她日益虛弱的身體,果斷建議:“必須馬上剖腹產。”
剖腹產手術很順利,但七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出生就被送進了保溫箱。
母子再見面,已是數月后。
張麗君給孩子取了小名 “小籠包”,大名 “韓鶴鳴”,源自《詩經》里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的句子,盼著這孩子能像仙鶴一樣,擁有頑強的生命力。
孩子出生后,張麗君的病情急轉直下。
化療讓她左眼失明,臉腫得變了形,頭發一把把往下掉。可她還是撐著坐在病床上,用化療后變得沙啞的聲音,一段段錄下給孩子的生日祝福視頻—— 從 1 歲到 18 歲,整整 18 段。
她想,這樣就算自己不在了,也能以另一種方式陪孩子長大。鏡頭里的她,有時戴著假發,有時對著鏡子抹點口紅,笑著說:“媽媽在天上也會一直看著你。” 錄制最后一段時,她已經站不穩了,脖子上的腫瘤清晰可見,卻還是強忍著淚水,把鏡頭對準自己的右眼。
為了讓她能多撐些日子,韓詩俊賣掉了婚房,湊了 500 萬帶她去美國嘗試新的治療方案。
在黃石公園的日出下,他們拍了最后一張全家福。照片里,她穿著紅色的大衣,在風中微微揚起,可生命的光芒卻像快要落山的太陽,一點點暗下去。
2016 年 11 月,27 歲的張麗君在丈夫懷里安靜地走了。
02
后來,她的故事因為紀錄片《人間世》被更多人知道。
可四年后,一場謠言突然襲來。有博主說韓詩俊再婚了,還把孩子過繼給了堂姐,網友們紛紛指責他 “忘恩負義”。
韓詩俊沒辦法,只好拿出全家福、律師聲明,還有孩子的日常照片來澄清:孩子一直由他親自照顧,現任妻子是個幼兒園老師,待孩子就像親生的一樣,家里墻上至今掛著張麗君的照片。
“別人罵我沒關系,不能讓家里人受委屈。” 他在采訪里說著,聲音忍不住發顫。他還說,2019 年經人介紹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是對方主動提出要一起照顧孩子的。
如今,“小籠包” 已經上小學了。每年生日,他都會看媽媽當年錄的視頻。今年生日,他對著鏡頭認真地說:“我有兩個媽媽,一個在天上給我唱歌,一個教我踢足球。”
03
有腫瘤科醫生說,如果當初張麗君選擇引產化療,說不定能活到孩子成年。
但韓詩俊覺得:“她不是醫生,她只是個媽媽啊。”
妻子走后,他一個人帶了四年孩子,直到遇到現在的妻子,才重新有了完整的家。
他把用人工智能合成的 “未來視頻” 鎖了起來,他說:“真正的母愛,是教會孩子怎么和過去告別。”
生命或許脆弱得不堪一擊,但那些藏在時光里的愛與責任,總能在黑暗里透出光來,照亮往后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