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王之爭一直都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要說起“癌王”,胰腺癌當之無愧。它是一種主要起源于胰腺導管上皮及腺泡細胞的惡性腫瘤,惡性程度極高,起病隱匿,早期診斷困難,進展迅速,生存時間短,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
據胰腺癌行動網絡(PanCAN)統計,胰腺癌是美國與癌癥相關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僅次于肺癌和大腸癌,且有望在2030年成為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死因。2019年中國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胰腺癌位列中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第10位,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6位。在男性和女性腫瘤相關死因中居于第6位和第7位。
胰腺癌患者往往在被確診時,只有20%的人處于早期或中期,這意味著約有80%的患者沒有機會救治,5年生存率僅有10%,預測2030年胰腺癌死亡率將僅次于肺癌。在很多人眼中看來,這無疑就是宣判了“死刑”,生命開始倒計時!
2025年盛夏,全球癌癥治療領域傳來捷報:一項突破性癌癥疫苗聯合化療的臨床試驗數據震撼發布!
12月總生存率65%!新抗原疫苗Tedopi聯合化療對抗胰腺癌獲佳績
在2025年ASCO大會上,一款現貨型腫瘤新抗原腫瘤疫苗OSE2101(Tedopi)治療晚期或轉移性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2期臨床研究結果公布。
源自globenewswire官網
PDAC是一種起源于胰腺導管的高度侵襲性癌癥,約占所有胰腺癌的 95%。手術切除是PDA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但由于病情已到晚期,僅有15%~20%的患者在確診時可行手術切除。即使手術成功,預后仍然不佳,復發的可能性很高。新輔助療法(即手術前進行的治療)的進展提高了實現邊緣陰性切除術的幾率,這意味著在切除組織的外緣沒有發現癌細胞。然而,長期生存率仍然很低,這凸顯了持續研究和開發更有效的全身療法的必要性,以改善PDAC切除術后患者的預后。
結果顯示,Tedopi聯合FOLFIRI化療維持治療晚期胰腺癌,在2期試驗中使患者 12 個月總生存率達65%,達預設目標,耐受性良好,兩例完全緩解,展現治療潛力。
OSE2101(Tedopi) 是一種新抗原(neoepitope)癌癥疫苗。所謂新抗原,是指癌細胞基因突變后產生的獨特蛋白,這些蛋白只存在于癌細胞中,而不存在于正常細胞中。OSE2101通過識別這些新生抗原,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
Tedopi疫苗的設計堪稱巧妙。它如同一位精準的“免疫教官”,同時靶向訓練免疫T細胞識別5種在多種腫瘤中普遍存在且高表達的腫瘤相關抗原片段(表位)。這種“五箭齊發”的策略,旨在有效應對腫瘤內部千變萬化的異質性,為攻克頑固的胰腺癌提供了全新的武器。
除了公布Tedopi在晚期胰腺癌治療中取得的積極成果,ASCO大會上也透露了非小細胞肺癌國際關鍵性3期研究也正在進行中,讓我們拭目以待后續報道。
目前無癌家園正有多款癌癥疫苗的臨床治療正在進行中:
大致納入標準:
1.年齡18~75歲;
2.經病理和/或細胞學明確診斷的標準治療失敗(治療后進展或不能耐受)晚期惡性實體腫瘤患者;
3.包括但不限于晚期實體瘤/非小細胞肺癌、晚期胰腺導管腺癌、淋巴瘤、卵巢癌、食管鱗狀細胞癌等;
4.狀態評分ECOG為0~1分
若經濟條件允許且條件符合的患者,可以先將病理報告、治療經歷及出院小結等資料提交至無癌家園醫學部(400-626-9916)進行初步評估。
個體化mRNA疫苗vs“萬癌之王”,50%的患者18個月后無復發
在2022年美國臨床學會(ASCO)年會上,BioNTech公司宣布,其基于mRNA的個體化新抗原特異性免疫療法autogene cevumeran (BNT122),與PD-L1阻斷劑atezolizumab(阿替利珠單抗,Tecentriq)和化療聯用,在治療接受手術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I期臨床試驗中獲得積極結果。早期結果展現出這種組合療法的良好療效及安全性。
2023年5月10日發表于《自然》雜志的最新研究稱,由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和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聯合進行的一項小型mRNA胰腺癌疫苗試驗顯示,50%接受腫瘤切除后的胰腺癌患者在接種定制疫苗的18個月后沒有復發跡象。
圖源《nature》雜志
據相關數據顯示,胰腺導管腺癌是美國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約90%的患者在診斷后兩年內死亡。手術切除和全身細胞毒性化療的組合已顯示可改善臨床結果,然而,即使手術切除,患者的復發率仍然很高,接受手術后輔助化療(ACT)的患者5年生存率僅為約20%,而未接受輔助化療(ACT)的患者僅為10%,因此,對于手術切除的胰腺導管腺癌患者,對新療法的醫療需求尚未得到滿足。
BNT122是個體化新抗原mRNA疫苗,當細胞發生癌變時會產生新抗原,而正常細胞中不會產生,這就致使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識別這些新抗原并且對它們產生免疫反應。然而很多腫瘤細胞中這種新抗原的表達水平很低,不足以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
這款疫苗能夠通過提高新抗原的表達水平而激發更為全面的免疫反應,提升免疫系統對腫瘤的殺傷力。
在此項臨床試驗中,19例胰腺癌患者采取手術切除后接受阿替利珠單抗,繼而8劑疫苗,再接受改良FOLFIRINOX化療12個周期,最后再接受1劑疫苗加強。
初步結果顯示,16例患者(84%)在手術后9.4周接種了BNT122,50%(8/16)的患者檢測顯示誘導出新抗原特異性T細胞。在中位隨訪時間為18個月時,獲得新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患者的無復發生存期(RFS)顯著長于無疫苗激發免疫反應的患者。獲得免疫反應組中位RFS尚未達到,未獲得免疫反應組中位RFS為13.4個月。這表明有50%的患者18個月后無復發!
6人半年后無癌生存!ELI-002疫苗劍指高風險胰腺癌、結直腸癌
在2023年的癌癥免疫治療學會年會(SITC)上,一款美國新型癌癥疫苗ELI-002用于治療經局部治療后仍殘留癌細胞的高復發風險胰腺癌和結腸癌患者,在1期臨床試驗中表現良好,不僅激發了患者的免疫反應,還達到了良好的預防復發的效果。
入組的20例胰腺癌患者和5例結腸癌患者,均為經過手術+化療組合療法后,經檢測腫瘤標志物或ctDNA顯示仍有殘留癌癥的高復發風險患者。
進行6個月的疫苗治療后,77%的患者腫瘤標志物減少,其中6例患者達到了無癌狀態。
長期隨訪顯示,在接受了疫苗增強針后的患者中,75%的人保持了記憶T細胞。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疫苗對于針對KRAS突變具有強大的開發潛力。
目前,腫瘤疫苗臨床試驗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在不同腫瘤類型中取得療效突破的好消息也不斷傳來。新型腫瘤疫苗已經在延長晚期實體瘤患者生存期方面展現了不錯的實力。
隨著腫瘤和免疫相互作用機制的深入理解,腫瘤疫苗將開啟精準治療的新時代。盡管新型腫瘤疫苗的研發和應用還存在諸多的挑戰,但隨著對新抗原預測研究的持續深入和驗證數據庫不斷積累,以及樹突細胞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等不同路徑的嘗試已經在臨床上得到積極驗證,新型腫瘤一毛的研發腳步正在不斷加快,預計未來幾年將迎來飛速發展,給廣大腫瘤患者帶來福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