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4 日上午, 由北京大學文學講習所指導,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和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水鄉生態,文學點亮”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草房子樂園文學館隆重舉行。本次活動匯聚了來自中國、巴西、波蘭、韓國的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外交官及文化界人士,以水鄉生態為紐帶,以兒童文學為橋梁,共話文學與自然的共生之道。本次活動以 “水鄉生態,文學點亮” 為主題,吸引了鹽城市領導、中外嘉賓、文學愛好者及高校師生代表參加,展現了鹽城作為水鄉的生態之美與文學底蘊,同時搭建了國際文化交流的平臺。
四次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短名單提名的波蘭國寶級插畫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
在主題發言環節,伊娃娜?奇米勒斯卡(波蘭)分享其創作歷程,強調書籍的 “包容性” 與 “同理心”。她以《麻煩的裂縫》《寓言》為例,講述從生活細節中提煉藝術靈感的過程,呼吁通過圖畫書傳遞溫暖與希望。她說:“《麻煩的裂縫》誕生于友人患癌當日——我跪地擦洗裂縫地磚時,突然看見生活經驗的投射:‘裂痕如屏幕,映照母女關系的掙扎與彌合’。書籍無法治愈傷痛,但能讓人在孤獨中相認。創作《寓言》時,世界愈發可怖卻無言以對。我通過身體姿勢的對比組合,隱喻生活中的普通人困境。書籍結尾總最艱難——我總是請求畫中角色自行發展,而那些角色竟真的找到了充滿希望的終章。我們必須賦予書籍足夠深的意義。
生命樹童書整理伊娃娜主題發言全文,以饗讀者~
如何開始……
對我來說,開始創作一本書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當我收到他人的文本需要為其繪制插圖時,第二種則是當我用自己的文字開啟一本屬于自己的書時。
當文本來到我面前(因為不是我去尋找它,而是它以某種方式選擇了我),起初是巨大的空白和等待。無緣由的焦慮、自我鞭策、壓力——書需要慢慢成熟,我無法催促它。有時這會持續幾個月,直到我終于裁開紙張,將空白的頁面放在面前。那時我討厭自己,不相信還能再創作出一本書,覺得自己體內已一無所有。于是我做著日常的家務,這些事中沒有任何創作的成分,看似我什么也沒做。但隨后,一切突然不受我控制地開始在腦海中排列、聯結、構建。我不想讓作者和讀者失望,但同時他們也無法主導這一切,我不能聽從任何指示或教導——這是一個悖論:對他人的責任感與自由獨立并存。有時我甚至需要忘記文本,從其中解放出來。這份工作包含很多謙卑,但也有很多驕傲。因為最終呈現的只有我的視角,我將其強加給所有人。
我常常想到樹木,它們被砍伐制成紙張,進而成為書籍。在這本書中,什么才是更重要的呢?畢竟為了它,樹木不得不死去,鳥兒失去家園,我們失去了氧氣和樹蔭。因此,我總是在尋找書籍的意義和更深層的動機,來為這些樹木的死亡正名。關于這個意義,我可以談很久。還有文本與圖像之間的聯系,以及有時我必須與文本“對抗”,才能讓它在讀者的腦海中浮現,并以新的面貌呈現。
但今天我想談談那些以不同方式來到我身邊的原創書籍。我同樣不是主動尋找它們。它們是突然的靈光乍現。我記得有一次,《一半?一半!》這本書在我打開車門時“襲擊”了我——那是一個與任何事物都毫無關聯的瞬間。
本書述說因時間、空間和立場的差異,我們看事物會不一樣。房子,對有的人來說是大,但對另一個人而言是小;爬樓,對有的人而言很簡單,對身體不便者而言卻很困難。難易、大小、美丑等都沒有最的標準。事物所呈現的差異,是因大家看待的視角和以及評判的標準不同。不一樣的角度,就有不一樣的世界!
但那時有些東西積累起來了,一些久遠的想法和情感突然需要找到出口。此時不再有等待為他人文本創作插圖時的那種構思煎熬、不確定性和顫抖。而是有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讓我無法安寧。或許我在這方面并不獨特,創作者們通常都是這樣工作的。德國大哲學家尼采曾說:“不是書桌呼喚著書籍,而是書籍呼喚著書桌。”當我為他人繪制插圖時,是書桌呼喚著書籍;而當我創作自己的書時,則是書籍呼喚著書桌。
女兒出門上班后,獨自在家的媽媽想幫忙燙燙衣服,可意外地讓燙斗在地磚上砸出一條裂縫。裂縫不停攪動她的思緒。她回想起母女倆的美好過往,聯想到一幕幕的離別、嫌隙、隔閡,擔心女兒回家的反應, 害怕母女間的關系因此破裂。女兒回家后沒生氣,用燙斗砸出與之相連的另條裂縫,裝點成可愛的枝丫。愛,將“看似不 ”的裂縫化作她們之間“美好而堅實”的紐帶。
現在在中國首秀的《麻煩的裂縫》(是一本關于浴室地磚破裂的書),始于我擦地板時,第一次以不同的視角看待那塊破裂的地磚。我內心的某些東西也隨之破裂又粘合。那天我們得知一位朋友身患絕癥。我崩潰了,不知所措,開始瘋狂地打掃——這是我很少做的事。只為了感覺自己還活著,在行動,我是健康的,還能跪在地上擦地板。就在那時,我在那塊破裂的地磚中看到了潛力。它就像一個屏幕,投射出我最近的經歷、多年來對其他家庭的觀察與體驗,以及我對母女關系的認知和感受。我的所有無助與力量同時涌現。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派給父母的禮物,可這禮物有時讓人驚喜,有時又會讓人驚詫。可是有智慧的父母總有錦囊妙計,沒關系,有麻煩就有辦法啊!故事中的小主人公熨衣服時一不留神,將外婆親手繡的桌布燙出了一個印跡,這個桌布可是媽媽的最愛??!這下子思緒亂成一團,要怎么去除這個印跡呢?世界上最昂貴的洗滌劑、超級厲害的網絡偏方、再多的祈禱都沒有用。坐在椅子上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把過錯推給妹妹、爺爺,甚至風都不是好辦法。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沒法解決問題……
這本書或許是想與其他母親和女兒分享這份無助,并給予她們力量(畢竟我們不都是母親或女兒,但我們都是各自母親的女兒)。盡管我知道,一本書無法賦予力量,無法解決家庭問題,無法終結痛苦,也無法成為治療手段。但我相信,人們可以通過它減少孤獨感,看到其他人也有同樣的經歷,也在掙扎,也不明白發生了什么,而最終可能會找到解決辦法。就像在《有麻煩了!》(關于熨斗的書)中一樣,這里的工具也是熨斗。但問題更宏大、更成熟,貫穿了整個過往的人生。
我不知道如果沒有成為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的母親,是否還會創作這本書。但我認為,我一直過著的平凡生活是創作所必需的。我是人際關系、人與動物、人與自然關系的觀察者。我常常無法理解這些關系,也在不斷學習并試圖找到某種鑰匙。
書籍的創作者就像導演、編劇、服裝設計師、編舞——必須規劃一切,為所有角色設計服裝、發型,安排他們的姿勢(就像我今天想提到的另一本書),規劃故事的開端、發展和出人意料的結局。但首先必須富有同理心,擁有豐富的想象力,這并非意味著可以編造一切,而是要能想象角色的感受,懂得如何表達他們的情感,以及讀者會有怎樣的感受。
我總是努力讓書籍具有包容性,像一座舒適、實用的房子一樣構建,不堆砌多余的裝飾。在這座房子里,主人邀請客人來訪,不是為了不斷談論自己、展現智慧,而是為了傾聽客人,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帶著自己的問題也值得被尊重。
15位不同身份、性別、年齡、膚色的普通人,譜寫了一曲無聲的合唱,共同講述了關于人類普遍命運的故事。作者賦予每個人物的同一個動作以不同解釋:背手站立的男人在一種境況下雙手綁縛,而在另一種境況下手中握著一把花束。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每一種選擇都改變著歷史,唯有善意才能讓世界美好,唯有攜起手來才能擁有和平、友愛的生活。
第二本書《寓言》沒有文字,甚至我覺得書名都可有可無,但書必須有一個標題。它誕生于當周圍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可怕時,我覺得必須就這個主題發聲,卻又無話可說。政治家及其理念,普通人成為其犧牲品,移民問題,還有思維方式、排斥、貶低他人,以及從一個人的外表、行為輕易下結論的現象,這整個日常生活的戲劇,我們所扮演的角色。威脅與安全的瞬間形成對比,同一群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現。起點是一張男人將面包放入烤箱的照片。我發現,同一個身體姿勢,人們在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時也會采用。于是我開始創作這些對比組合,構建對比情境。
對我來說,書籍的結尾始終是最困難的挑戰,而那一刻對我來說非常神秘。我非常想在結尾為書中的角色和我們找到希望。我請求那些躺在我書桌上的角色——他們已經被畫好、從紙上剪下但還未粘貼——幫助我。希望他們能在這個空間里自行排列,相互適配,并開始互相幫助。說來難以置信,但事實就是如此,他們自己想出了如何結束這本書。
我希望并努力創作能讓讀者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書籍。我自己最喜歡的也是那種如果我有能力就會自己創作的書。圖畫書有一個美妙的特質:通過幾句話和簡潔的畫面,就能直抵人心。那時會產生巨大的感動和希望,讓人覺得有人理解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孤單。
設計|朱云飛
文稿|黃惠琳
監制|安妮
出品人|張明舟
出品單位 |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