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一句話,如今成“回旋鏢”
風水輪流轉,這句老話不管放在什么時候都挺靈驗....
十五年前的頒獎禮后臺,那時候的那英,意氣風發(fā),接受采訪時順口點評了另一位歌手刀郎的音樂風格,話里話外帶點不太瞧得上的意思,提到他的歌主要是什么人在聽。
這話當時可能沒起太大波瀾,可互聯(lián)網是有記憶的。
誰能想到,十幾年后刀郎憑借新作爆火,這段陳年舊話被人翻出來一遍遍傳播。
網友們也愛較真,紛紛涌進那英的社交賬號下“考古打卡”,說啥的都有。
當年不經意出口的一句話,如今成了扎扎實實的“回旋鏢”,說砸中了自己也不算太夸張....
從澳門到長春,觀眾“不給面子”
最近這兩年,這位歌壇“大姐大”的演唱會現(xiàn)場,頻頻遇冷,售票情況更是愁壞了主辦方。
去年那場在澳門開的個人演唱會,能裝下近四千人的場地,沒坐滿。
臺上唱到動情處,那英揮手好幾次想帶動大家一起唱,臺下應和的卻沒幾個,場面極其干。
攝像機掃過去,不少觀眾低頭看手機,甚至有聲音在喊“刀郎”。
唱到《一笑而過》這類經典老歌時,按道理該是全場大合唱的“回憶殺”時刻,結果現(xiàn)場反應平平淡淡,連點像樣的水花都沒濺起來。
最掛不住臉的是,離結束還有二十幾分鐘,靠近出口的觀眾席就有人陸陸續(xù)續(xù)起身走了,看得臺上的那英明顯著急,當場加詞兒挽留:別走啊,我還沒唱完呢!
這情景,確實不是當年天后的待遇了。
后來官方票務監(jiān)管平臺公布的數(shù)據更實在,那場演唱會實際進場人數(shù),比賣出去的票數(shù)還要少一截。
而澳門那場最多算面子難看,今年長春這場才算真割肉....
偌大的體育場早早開票,結果賣得比蝸牛爬還慢,大麥網這些售票平臺上,價格從幾百到上千的票,開票首周只賣出去一小半。
主辦方是真急了,離開演還有段日子,就先掛出來200張八折優(yōu)惠票原價580的降到464,想著趕緊回籠點資金。
結果,這批打折票愣是在平臺上掛了整整十天,也沒賣完。
眼看開演日越來越近,主辦方一咬牙一跺腳,把這部分票直接降到了七三折,價格幾乎“腰斬”,就盼著能少虧點。
可老百姓們不買賬就是不買賬,不管你折扣打到多低,該賣不動還是賣不動。
想想這位“天后”零幾年風光那會,“那二十年”巡回十幾個城市開唱,哪個地方不是票一開賣就被秒空?
上海站甚至因為搶票人太多,直接擠癱了售票系統(tǒng),那架勢跟打仗似的。
這前后的對比,擱誰瞅了不得感慨一句:真是一年不同一年嘍。
觀眾心里有本賬,為啥不買賬?
有人可能會說,就是運氣背吧,但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這票房慘淡的局面,不能全賴運氣。
要賴,就得賴她這些年攢下的“路人心”確實不夠用了....
前陣子網上流傳出一段好些年前的評選錄音,內容據說是某次音樂獎項的評委討論。
錄音里那英作為評委會主席,力主反對刀郎入圍,理由是人家風格“不夠格”。
這事當年也許被捂住了,現(xiàn)在被翻出來,聽起來格外刺耳。
再后來她在現(xiàn)象級音樂選秀節(jié)目當導師的時候,有幾件事也挺讓人看不透。
一件事是關于學員姚貝娜的,這姑娘本身是學美聲的底子,結果在關鍵的淘汰賽環(huán)節(jié),導師給她選了一首難度超大的英文搖滾歌曲,那音域和風格都遠遠超出了姚貝娜當時的駕馭能力,比賽結果自然不理想,白白斷送了大好機會,好多觀眾當時就覺得不對勁。
還有件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周深,他嗓音清亮空靈,非常有特色,結果在那英手里,連隊內淘汰都進不去,理由僅僅一句“風格太小眾”。
那時候電視機前多少觀眾聽得直撓頭:好嗓子怎么還給淘汰了.....
這些節(jié)目片段,經過如今短平臺的二次剪輯傳播,又被挖出來反復播放,看得人更多了,議論聲也更大。
到了去年參加《歌手2024》這種頂級音綜直播,現(xiàn)場狀況就更加明顯了。
忘詞、走調、高音唱不上去只能降調處理的情況都出現(xiàn)過,有次甚至在臺上緊張到抱著柱子發(fā)抖。
這些情況,全國觀眾隔著屏幕都看得真切,她自己后來在后臺采訪時也坦誠承認:“年紀大了”,嗓子狀態(tài)確實不比從前....
河東河西三十年,有人歡喜有人憂
不過就在那英這邊演唱會愁賣票的時候,曾經被她言語波及的那些歌手,卻一個個都火了....
刀郎,沒錯,就是當年被說“農民聽的音樂”那位,2024年啟動了全國巡演,那場面用一個詞形容:搶破頭!
北京站連開三場,門票開售秒光,場外頭,黃牛票都能炒到票面價的三四倍,就這還供不應求。
關鍵是人家現(xiàn)場真唱不修音,全程原聲傳送,這股子實在勁讓人佩服。
更讓人豎大拇指的是,人家把線上直播演唱會賺來的收益,一分不剩全都捐去支援山區(qū)學校了。
平臺上的單場直播觀看人次突破五千萬,彈幕評論里幾乎找不到差評,全是鮮花和掌聲。
這把翻紅,紅得硬氣!
再看周深,當年一句“風格太特殊”就被淘汰的小學員,現(xiàn)在可不得了,成了各大衛(wèi)視音樂綜藝爭搶的香餑餑。
僅2023年一年,他就上了七八個一線衛(wèi)視的大制作音樂節(jié)目,電視劇主題曲演唱了超過二十首,幾乎天天都能聽到他標志性的歌聲。
不僅如此,他還跨界參與《奔跑吧》、《時光音樂會》這類熱門娛樂綜藝,表現(xiàn)亮眼,直接拉動相關期次的收視率比平時高出一大截。
用現(xiàn)在的話說,那是全面開花。
這對比放在一塊看,實在是太扎眼。
那英當年說人家“土”,說人家“小眾”,如今觀眾們用最實在的行動“買票、投票、點擊率”給出了最明確的回應。
這事也印證了另一個老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錢袋子揣在誰兜里,也是門清的。
結語
說到底,娛樂圈哪有什么永久的霸主?風向變得快著呢。
現(xiàn)如今老百姓聽歌看節(jié)目,習慣都跟以前大不一樣了,整天拿著手機刷短,看新鮮面孔,追網絡神曲,時間被分割得零碎。
過去那種靠鋪天蓋地宣傳、吹噓“江湖地位”來賣票的方式,就像隔夜油條,聞著不香,吃著也不脆了。
藝人的名頭再大,牌匾再亮眼,也架不住接二連三的爭議和人品上的質疑不斷消耗觀眾的信任。
觀眾現(xiàn)在更實在了,不光要聽你唱得好不好,也要看你做人的本分厚不厚道。
真金白銀掏錢買票,走進場館,是大家對你最直接、最真實的認可。
票務平臺上那些打折都賣不完的數(shù)據,和搶票系統(tǒng)分分鐘被擠爆的記錄,放在一起看,那就是市場無聲的裁判。
當年萬人追捧的風光,到如今的票房吃緊,這落差誰都看得見。
潮水退去,留下的永遠是那些站穩(wěn)了腳跟的人。
“天后”的招牌,終究需要實力與品行來擦拭維護才行,且行且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