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一大早,沙坪壩區新橋街道高灘巖社區的“軍娃托管站”里,10歲的翔翔小臉繃得筆直,汗珠滾落,正跟著退役軍人、大學生志愿者高煜珉學習軍體拳。
剛結束的體能訓練熱度未消,孩子們又圍在西南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護師曾冬梅、主管護師王倩和黃祥城身邊,全神貫注地學習心肺復蘇技能。曾冬梅手把手地調整著孩子們按壓的姿勢和力度,知識的種子在指尖傳遞,安全的責任感悄然萌芽。
不遠處,翔翔的媽媽——陸軍軍醫大學的現役軍人周慧,看著這一幕,長舒了一口氣。去年此時,她遠赴外地執行長達半年的醫療援助任務,家中孩子假期無人看顧的焦慮,此刻在這個專為軍娃設立的托管站里,穩穩地被接住。
周慧與在西南醫院工作的丈夫,是典型的軍人雙職工家庭。“常年‘雙線作戰’。”周慧坦言:“暑假一到,孩子白天無人看管,安全與學習兩頭懸心,這份煎熬甚至超過執行任務本身。”
在高灘巖社區——這個被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沙坪壩離職干部休養所、沙坪壩退休干部休養所等部隊環繞、擁有全市最多現役軍人的地方,軍人子女寒暑假“看護難”是無數像周慧這樣的家庭心頭沉甸甸的石頭。
高灘巖社區黨委書記王紅,自身既是軍嫂也是軍媽,對這份困境感同身受。在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渝事好商量”基層協商平臺,一場旨在解決軍人后顧之憂的資源整合在高灘巖社區高效啟動。
陸軍軍醫大學警勤連的現役官兵化身軍訓教官,校屬幼兒園的專業老師擔綱幼兒組課程;西南醫院不僅派出急診專家團隊傳授急救知識,更捐贈了專業醫藥箱;轄區愛心企業則送來了嶄新的課桌椅、飲水機等物資。社區自身也盤活了兒童之家、科普館等存量空間,并新建了戶外小型水上樂園和雙擁長廊,為3至12歲的現役、退役軍人子女精心打造了一個步行15分鐘可達的“安全成長圈”。
嶄新的托管教室內,軍事元素裝點墻面,千余冊圖書靜候小讀者,這方由多方力量共同托舉的天地,成為40余名軍娃暑假的堅實港灣。
記者了解到,“軍娃托管站”的課程遠非普通托管可比,處處烙印著獨特的軍營色彩和實用關懷。每天開課前集中軍訓,錘煉孩子們的意志與體魄;國防教育課深植家國情懷;虎虎生風的軍體拳、嘹亮的“軍娃唱吧”軍歌回蕩;還有趣味繪畫、中藥知識啟蒙、防溺水安全講座等豐富內容。訓練場上,孩子們跟著教官一絲不茍地學習敬軍禮、踢正步,回家后常常驕傲地宣稱:“我是小軍娃!”
“孩子開心成長,軍人方能安心服役,社會才可放心托付。”沙坪壩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沙坪壩區今年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這個由“政府主導、部隊協同、社會參與”的“軍娃托管站”,有望在區內進一步推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