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背影照片,一場閉門會議,一位AI界“半導體教父”的突然到訪,背后似乎藏著一場不聲張的較量。
7 月 13 日,英偉達 CEO 黃仁勛突然出現在北京供應鏈博覽會 —— 而頭天,他剛在白宮見了特朗普。
與此同時,特朗普訪華的風聲也開始變得真實可感。
科技、外交、貿易、地緣政治,全部交織成一張復雜的網絡。
黃仁勛此行,遠不只是一次產品推介,更像是帶著某種“口信”,在中美之間,試探著打開一道外交縫隙。
黃仁勛“突訪”北京,這時間點說巧也不巧
7月13日,網友通過一張模糊的背影圖扒出,黃仁勛的現身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就在他出現在北京的頭天,有媒體爆料:他剛剛在白宮和特朗普私下見了面。
會面后 24 小時就飛抵北京,隨行人員中出現美國國務院東亞事務顧問,被外媒猜測可能傳遞訪華細節。
有人說他是來“賣芯片”的,也有人猜他是“來談條件”的。
但從歷史經驗看,黃仁勛絕不是那種會空手來中國的企業家。
外交破冰,馬尼拉的那場閉門會談
時間倒退兩天,7月11日,王毅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了一場長達一小時的閉門會晤。
這也是特朗普重返白宮后,中美之間的第一次高層外交接觸。
令人驚訝的是,會后魯比奧罕見地松了口風,首次確認“特朗普收到中方邀請,愿意推進訪華”。
這句話瞬間點燃了外界的猜測。
熟悉特朗普風格的人都知道,他從不輕易說“愿意”兩個字。
上一次他說這話,是2017年第一次訪華,帶著滿滿一飛機的美企高管和一個能嚇人的“訂單清單”。
這一次,他又在醞釀什么?
白宮動作:訪華小組已在悄悄成形
如果說黃仁勛是一個“前哨”,那么華盛頓那邊的布局,也早已不再是空中樓閣。
據《Politico》披露,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近期啟動了一個名為“U.S.-China Engagement Delegation”(美中交流代表團)的工作機制。
聽名字就知道,不是來搞對抗的,是來“接觸”的。
這個小組的陣容不簡單:前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前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財政部顧問,還有多位跨國企業代表。
黃仁勛、美光、波音,這些名字赫然在列。
特朗普一貫的風格就是:談判也要帶上生意人。
畢竟政治分歧再多,錢還是要賺的。
而黃仁勛的突然訪華,很可能正是這套機制的“試水者”。
“芯片外交”登場:英偉達的現實主義選擇
英偉達不是第一次面對政策收緊的冷風。
自2023年10月起,美國政府不斷加碼對華芯片出口限制,H100、A100等高端AI芯片被列入禁售清單,對英偉達在華業務造成直接沖擊,損失超過80億美元。
而中國是英偉達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2024財年,來自中國的收入高達170億美元,占比超20%。
這是一個誰都不可能輕易放棄的“肥肉”。
現實逼著英偉達必須調整,于是H20芯片被推出,一款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替代方案。
H20 芯片推出后,華為、等企業已采購超 10 萬臺,幫助英偉達挽回約 40 億美元損失,成其在華業務“救命稻草”。
據小道消息,黃仁勛這次還帶來了新產品方案:一款面向中小企業、低功耗、低價格的AI芯片,預計將在2025年9月發布。
繞開出口管制,用技術路徑規避政治風波。
這一招,說難也難,說巧也巧。
但對英偉達來說,這不是“理想主義”,而是“活著”的方式。
釣魚臺密會:算法白名單,誰給誰開綠燈?
這趟行程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章節,黃仁勛與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張廣軍,深夜在釣魚臺會談90分鐘。
話題,不是銷售也不是訂單,而是“算法合規”。
別小看這四個字,若達成白名單,英偉達的 AI 芯片可快速進入中國云服務、自動駕駛等領域,預計每年新增收入 30 億美元,但需接受中方數據安全審查。
中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AI芯片和模型的合規門檻設得相當高。
黃仁勛這次主動提出,希望建立“算法白名單機制”,就是希望中方給出一條“綠燈路”,讓能合規的產品快速入市。
中方回應也很明確:合作可以,但邊界必須清楚。
技術不能被用在“敏感”領域,合規機制必須透明、可控。
這場會談,其實已經超出了企業范疇,更接近于政策級別的“技術談判”。
供應鏈博覽會:科技展變成外交舞臺
本屆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悄悄設了一個新展區,中美技術協同專區。
這個專區由中國貿促會和美國在華商會聯合策劃,30多家中美企業共同參展。
英偉達、通用電氣、德州儀器、寒武紀、比亞迪半導體……名字一個比一個響。
黃仁勛在開幕會議上,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科技的未來,不在對抗,而在協同。”
這句話是說給誰聽的,大家心里都有數。
這是一次“技術外交”的實驗,也是一次“合作窗口”的打開。
在美方不斷加碼技術封鎖的當下,中方仍然愿意設立這樣一個展區,已經是一個清晰的信號:合作的門沒關,但得看你怎么走進來。
特朗普訪華:做生意的新套路要來了
特朗普不喜歡講“和平共處”,他更喜歡講“交易劃算”。
2017年,他第一次訪華,帶來超過2500億美元的貿易訂單。
現在雖然背景不同,但思路沒變。
AI、芯片、農業、綠色能源,這些都是他下一場“交易”的籌碼。
他可能會再次帶著一批CEO“打包”來華,以合作姿態換取外交突破,以經濟讓利來贏取選票資本。
黃仁勛的此行,正是這場交易的“預演”。
他試探政策底線,傳遞合作意愿,也為特朗普鋪路。
中方態度:底線清晰,但窗口未關
王毅與魯比奧會談時,明確劃出四條紅線:臺灣問題、科技封鎖、發展權利、制度安全。
同時中方也表示,在氣候、公共衛生、供應鏈等領域,愿意保持溝通。
這是一種“有條件的接觸”策略。
換句話說:紅線不能碰,合作可以談。
這一思路,也延續到了黃仁勛身上,中方歡迎他來,但也不回避政策要求。
你可以來談,但不能越界。
中美已經進入一個“有限緩和”的階段,不是親密無間,但也不劍拔弩張。
棋局已布,靜待落子
黃仁勛這趟不只是賣芯片,更像在為特朗普訪華探路。
他帶來了芯片、合作提案,也可能帶來了特朗普的一句“口信”。
中美之間,這場博弈遠未結束,但戰場已經從嘴仗,轉向更深層的技術、規則與戰略。
棋局已經布下,下一步怎么走,不只看政治家的手,也要看科技巨頭的腳。
參考資料:
李劍20492025-07-15帶上總統口信,黃仁勛閃現北京,特朗普訪華確定有戲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