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全球知名會員制零售品牌山姆會員店陷入選品爭議漩渦。當日,大量消費者發現山姆APP及小程序中多款爭議商品被悄然下架,其中以“低糖好麗友派”為核心焦點。據山姆官方客服確認,該產品已在全國線上渠道全面下架,但未公布具體原因,僅表示“未接到相關通知”。
此次下架的“低糖好麗友派”于2025年6月上架,主打“減糖80%”“可可含量增30%”的健康概念,48枚裝售價49.9元。然而,商品評論區超300條差評直指其“實際過甜”,與宣傳的減糖效果嚴重不符。更引發爭議的是,配料表中含有的起酥油成分被消費者質疑存在反式脂肪風險,與山姆一貫強調的“健康嚴選”定位相悖。
盡管該產品目前擁有9000余條評價且好評率達93.6%,但負面反饋集中于口感與健康屬性的矛盾。有消費者直言:“看到低糖才買,結果甜到齁嗓,山姆的選品標準是不是該重新審核了?”
據多方核實,此次下架并非孤立事件。除好麗友派外,衛龍牛肝菌魔芋等爭議新品也同步從山姆APP消失。部分門店店員透露,公司內部已通知下架,但未明確重新上架時間。線下門店中,好麗友派仍被擺放在收銀臺顯眼位置,工作人員稱“銷量不錯,消費者有從眾心理”。然而,社交媒體上已有會員表示將退卡,質疑“在普通超市就能買到的品牌,為何要支付260元年費?”
面對輿論壓力,山姆會員商店全國客服熱線及官方聲明均強調“一貫遵循品質優先原則”,并表示“會員意見已納入后續選品策略考量”。對于退卡咨詢,客服未透露具體人數,但承認“確有消費者致電詢問”。
山姆管理層在近期供應商峰會上重申,將“強化品質、強化差異化、強化穩定供應”,但此次事件暴露出其選品邏輯與會員預期的偏差。連鎖經營專家李維華指出:“會員制商店的生命線是差異化,若商品與普通渠道無異,會員的圈層價值將大幅削弱。”
會員制零售的差異化之困
此次風波折射出會員制零售在中國市場的深層挑戰。一方面,山姆需通過獨家商品維持會員粘性;另一方面,大眾品牌合作雖能快速擴充SKU,卻可能稀釋品牌調性。
據沃爾瑪中國財報,2025年第一財季山姆會員商店與電商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凈銷售額同比增長22.5%。然而,競爭環境日益激烈,Costco、盒馬X會員店等競品加速擴張,胖東來等本土品牌以“極致服務”崛起,均對山姆構成壓力。
社交媒體上,會員的失望情緒集中于兩點:一是選品“去差異化”,二是品質把控松弛。有消費者對比稱:“山姆的智利西梅下架后,替換成溜溜梅定制款,但配料表里添加劑反而更多。”
艾媒咨詢報告指出,中國倉儲會員超市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消費者對“獨家性”和“健康屬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山姆若想守住中產家庭的心智,需在供應鏈創新與會員需求間找到更精準的平衡點。
截至目前,山姆未公布下架商品的具體原因及返場計劃。業內分析認為,此次調整或涉及三方面考量:一是應對消費者對配料表的質疑;二是優化選品結構以強化差異化;三是測試市場對大眾品牌的接受度。
無論結果如何,這場風波已為會員制零售敲響警鐘:在流量與品質的博弈中,唯有堅守核心價值,方能避免“便利店化”的陷阱。
選品爭議與會員信任危機爆發
目前,大量會員在社交平臺發聲,質疑其260元普通會員年費淪為“資本游戲入場券”,并直指山姆通過下架獨家網紅商品、上架爭議品牌商品等方式,稀釋會員價值。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會員制零售的深層矛盾,更將山姆推向信任危機的邊緣。
一方面,太陽餅、米布丁、低糖蛋黃酥等高口碑獨家商品悄然下架;另一方面,好麗友低糖派、衛龍魔芋爽、溜溜梅無核西梅干等大眾品牌商品陸續上架。其中,售價49.9元/盒(48枚)的好麗友低糖派成為爭議焦點。盡管該產品宣稱“減糖80%”“可可含量增30%”,但超300條差評直指其“實際過甜”,與山姆一貫倡導的“健康理念”背道而馳。
更令會員憤怒的是品牌信任問題。好麗友曾因2022年“配料表雙標”風波陷入輿論漩渦,盡管官方澄清“全球配方一致”,但消費者對其品控的質疑未消。如今,這一爭議品牌以“山姆特供”形式回歸,被會員視為對付費權益的“背刺”。
“我花錢辦卡是為了買山姆嚴選的獨家商品,不是為了在會員店買樓下便利店就能買到的東西。”一位卓越會員在社交媒體上寫道。該帖子引發近千條共鳴評論,甚至有會員致信山姆總部要求退費。
山姆會員制的成功,長期依賴于“付費篩選”的邏輯。消費者支付260元年費,本質是購買山姆團隊對全球4000個SKU的嚴選能力——從澳洲牛排到瑞士卷,從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到獨家定制商品,山姆通過“少而精”的選品構建了中產消費的“特權感”。數據顯示,2024年山姆中國會員費收入超13億元,占總營收的15%,卓越會員續卡率高達92%,貢獻了60%的營收。
然而,此次選品爭議暴露了這一模式的脆弱性。當山姆將衛龍、徐福記等大眾品牌包裝為“特供商品”,甚至隱藏品牌logo(如盼盼以“PANPAN”拼音形式出現),會員的“篩選權”被悄然置換。“這不是針對某一款產品,而是山姆的選品邏輯變了。”一位連續三年續費的卓越會員表示,“如果山姆和永輝、便利店沒有區別,我為什么還要每年花260元?”
規模化擴張與會員價值的博弈
山姆的選品策略調整,與其在中國市場的激進擴張密切相關。2024年,山姆中國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門店數增至48家,會員數超500萬。但高速擴張背后,供應鏈與品控壓力陡增。
2024年9月,山姆10天內被曝出5起食品安全問題,包括牛奶包裝附蟲卵、鮮肉月餅吃出牙齒等;2025年,牛奶喝出塑料片、牛肉餅含橡皮筋等事件頻發。黑貓投訴平臺數據顯示,山姆相關投訴量同比上漲65%。
“山姆的護城河正在縮小。”零售專家李維華指出,“當獨家爆款被模仿、供應鏈品控下滑,會員制的優勢會被稀釋。”事實上,山姆已感受到競爭壓力:盒馬通過“榴蓮千層蛋糕價格戰”逼迫山姆降價,某魚平臺山姆代購月銷量達10萬單,非會員僅需支付5元即可“共享”會員權益。
面對輿論風暴,山姆客服回應稱“商品下架信息以APP提示為準,后續會盡力改善商品品質”,并強調“一直以品質優先、會員第一為經營理念”。然而,這種“標準化回復”未能平息會員怒火。在社交媒體上,“山姆下架多款口碑商品上新好麗友”的話題沖上熱搜第一,閱讀量超2億。
更嚴峻的是,會員的“用腳投票”已現端倪。部分會員表示將不再續費,甚至轉向Costco、盒馬等競爭對手。而山姆新任代理總裁Jane Ewing啟動的大區重組,能否通過下放決策權、縮短管理半徑來挽回信任,仍待觀察。
山姆的困境折射出會員制零售的普遍挑戰:當規模化擴張沖淡“稀缺價值”,當品控危機動搖“品質信仰”,會員費便可能從“價值認同”淪為“智商稅”。正如消費者所言:“260元不是門票,而是對山姆的信任投票。如果這張票換不來獨家好貨,誰還會繼續買單?”
目前,山姆尚未公布會員費調整計劃,但其選品策略已引發連鎖反應。這場風波不僅關乎一家企業的得失,更將決定會員制零售在中國市場的未來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