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一考生考入職業專科學校的事情刷爆全網,不少網友都為她不值,因為以604分的成績,足以考入一所不錯的985或是211院校。
更離譜的是,不止她一個人這么做,很多高分考生紛紛選擇放棄雙一流高校。
明明都是高材生,為何放著好學校不去,反而要去一所職專?
賀顯貽是浙江諸暨的一名高考生,2025年高考成績604分,超出浙江省一段線114分。
這個分數足以讓她進入雙一流高校,甚至有機會沖擊邊緣985或211院校。
然而她的選擇卻出人意料:武漢職業學院的定向培養軍士項目。
但其實賀顯貽的選擇并非一時沖動,而是因為從小她就受到了舅舅的影響。
她的舅舅是一名有12年軍齡的軍人,每次看到他穿著軍裝的模樣,賀顯貽都覺得特別自豪。
軍旅生涯在她心中種下了夢想的種子,她希望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
恰好武漢職業學院的定向培養軍士項目,就為她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職業路徑:3年學制后直接入伍,成為技術士官,起薪很高不說,級別提升后工資還會逐年遞增。
如果表現優秀,她還有機會提干或考軍校;服役滿12年后,國家會安排她轉業到事業單位,職業前景穩定且明確。
所以對于她來說,這個專業就像為她“量身打造”的一樣。
面對外界的質疑,比如“600分讀職高是不是浪費了”,賀顯貽回應得干脆:“分數只是個數字,選擇自己想走的路更重要?!?/p>
其實她的選擇并非盲目,浙江的軍校錄取分數線極高,604分可能連后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的最低專業都難以企及。
而武漢職業學院對她這樣的高分考生格外重視,能提供更好的培養資源。
不過網友的反應卻兩極分化,有人覺得她“不夠清醒”,認為應該沖擊軍校做干部;也有人稱贊她“人間清醒”,選擇了一條既有熱愛又有保障的道路。
雖說她打破了“高分=名?!钡膫鹘y,可不少網友還是免不了懷疑,既然這些高材生都這么選了,那是不是就能說明讀書沒用了?
過去讀書被視為通向名校、高薪和社會地位的直通車??忌?85、211,拿到高學歷,幾乎等同于成功。
然而現實卻給這種觀念潑了一盆冷水,2024年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粕木蜆I率高達56.6%,遠超本科生的45.4%和研究生的44.4%。
如今經濟下行、失業率高企、企業生存困難,年輕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壓力,不少人在這種時候,都選擇了和自己本專業不同的就業方向。
就拿之前上過熱搜的北大碩士黃女士來說,她在2022年畢業后,就放棄了互聯網大廠的高薪 offer,選擇留在北大食堂工作,從文員轉崗為管理培訓生。
她的理由很簡單:互聯網大廠的快節奏和高壓力讓她感到不適,她更喜歡體力勞動的簡單快樂。
她坦言食堂工作雖然辛苦,每天從早站到下午,但“睡一覺就緩過來了”。
相比KPI的壓迫,她覺得這份工作更“自洽”,讓她感到滿足。而她的目標則是逐步做到食堂經理,打造健康餐窗口,讓學生吃得更好。
除了黃女士,河南也放出了公費師范生的名額,不少人發現,這幾年這個項目也變得越來越卷了。
這是因為公費師范生項目不僅免學費,還保證畢業后有教師編制,這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極具吸引力。
除此以外,不少人還發現,上海海關學院的兩個專業組投檔線分別達到648分和657分,超過香港中文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最低錄取線。
這所二本院校因其畢業生能進入海關系統而備受追捧,同樣江蘇警官學院的錄取分數也直逼985高校,被戲稱為“江蘇第三985”。
這些現象背后,是體制內工作的強大吸引力——穩定、有保障、發展可期。
這些案例的共同點在于,年輕人不再唯學歷論,而是綜合考慮興趣、職業前景和社會需求。
他們選擇的是能帶來穩定感和滿足感的道路,而非單純追逐名校光環。
賀顯貽說“分數只是數字”,黃女士說“自洽贏過體面”,這些話引發了廣泛共鳴。
職業不再有高低之分,個體選擇被尊重成為新的共識。
無論是選擇職高還是食堂工作,年輕人在追求適合自己的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