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5日,東亞杯第三輪,中國隊對陣中國香港隊,最終國足1-0擊敗中國香港隊,獲得本屆東亞杯的第三名。賽后,《北京青年報》記者 表示,新周期國足沖擊大賽的人員班底基本都會來自東亞杯陣容。
該媒體表示:7月15日下午,憑借后腰黃政宇上半時的破門,中國男足在韓國龍仁以1比0取勝東亞杯末輪對手,中國香港隊,從而提前鎖定本屆東亞杯季軍。連續4屆獲得東亞杯季軍的結果,又一次證明了中國隊在技術能力方面被韓、日兩支強隊遠遠甩在身后的現實。而避免墊底,實際也是中國隊風評不佳背景下,艱難完成的一次“危機公關”。
當然,從積極的視角來看,中國隊通過本屆東亞杯拉開了新周期工作的序幕,這一周期的人員框架也大體成型,以王鈺棟、蒯紀聞、吾米提江、廖錦濤為代表的一批“00后”甚至“05后”年輕球員嶄露頭角,他們在張玉寧等老隊員“傳幫帶”之下,將無疑肩負撐起國足未來的重擔。
與上屆東亞杯一樣,中國隊以同樣的1比0比分取勝中國香港隊,從而連續4屆獲得東亞杯季軍。對比歷屆東亞杯的賽況來看,現在這屆中國隊雖然盡遣主力,但被韓、日對手落下的距離越來越遠。避免墊底的意義更多在于避免球隊進一步跌破下限,緩解已經嚴重的信任危機,讓球隊能夠緩口氣。從這個角度來說,球隊更像是通過比賽完成了一次“危機公關”。
亮相本屆東亞杯的這支中國隊,有半數球員為“00后”。除了早早成為世預賽主力的朱辰杰、蔣圣龍、王鈺棟外,蒯紀聞、吾米提江、汪士欽、劉浩帆、廖錦濤等球員都完成了在國家隊的初亮相,甚至躋身主力陣容。盡管他們在場上仍顯稚嫩,但在國家隊層面上從“零”到“一”,他們完成了職業生涯的大跨步。能夠在國際賽場上感受“更快、更強、更硬”,這些年輕球員獲得了一次有價值的歷練。
本屆東亞杯中國隊的表現沒有給人以驚喜,但無論比賽過程還是結果,都是實力使然。中國足協與中國隊甚至球迷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而值得欣慰的是,通過2026年世預賽及東亞杯的歷練,中國隊循序漸進地完成了一輪人員更新換代。在本屆東亞杯國足陣容中,像顏駿凌、徐新這樣年齡超過30歲的老將并不在多數,他們在本屆賽事中傾盡全力傳、幫年輕球員。處于職業黃金年齡段的張玉寧用勤勉的跑動與無可替代的鋒線支點作用,作出了隊長的表率,也證明自己本土最佳中鋒的價值。從人員征調情況看,這支中國隊老、中、輕搭配的比例比較合理。某種程度上,新周期國足沖擊大賽的人員班底基本都會來自這期陣容。
中國隊連續4屆東亞杯被日、韓兩強遠遠甩在身后的現實,預示著中國隊新周期的工作難度較上一周期只高不低。擺脫困局,顯然也非僅僅通過換帥就能完成。中國隊欲向好發展,一方面要潛心修煉內功發展技術水平,同時也要確保與職業聯賽、足球青訓工作協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