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再次傳來好消息!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隨著一聲令下,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順利發射,火光瞬間照亮南海夜空,數萬人在現場見證歷史時刻。
最終,天舟九號與天宮空間站成功對接,神舟二十航天員乘組進入飛船,按照計劃進行貨物轉運。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搭載天舟九號升空)
其實,從天舟一號開始,每一次發射任務都是長征七號遙十運載火箭完成的,當前,這已經是它第十次出征了。
從入軌精度看,長征七號火箭有著獨特優勢,誤差直接控制在4秒以內,為如今天舟九號快速交會對接奠定基礎。
天舟九號是我國研發生產的第四艘運貨飛船,負責神舟二十和神舟二十一的物資運送,從任務定位看,天舟九號還將是我國航天在整個2025年內唯一一次貨運飛行任務。
據悉,此次天舟九號飛船滿載6噸物資直沖空間站,其中包含航天員駐留消耗品、相關實驗設備設施、推進劑等。但其實,除日常物資外,天舟九號還首次攜帶了2套全新艙外航天服以及1套核心肌肉鍛煉裝置,為后續航天員駐留任務奠定基礎。
具體來說,全新的艙外航天服壽命增加到4年20次,過去航天服主要是第二代“飛天”艙外航天服,使用次數達到3年15次,雖說實際使用起來也已經超過這個數據,但隨著近年來航天員出艙活動時間越來越長,活動工效大幅提升,可見,進一步“延壽”艙外航天服是有必要的。
(天舟九號與空間站完成快速交會對接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天舟九號發射任務還連創三項中國航天新紀錄。
首先,實現貨運飛船與空間站3小時快速交會對接。要知道,最早的時候,物資運輸時間可長達44小時,如今只有3小時,可見空間站物資補給效率有多高。這對于醫療樣品等關鍵物資來說,也至關重要,可極大程度確保有效性和樣品活性。
同時,快速對接模式決定著空間站航天員安全。速度越快、時間越短,萬一某一天空間站出現故障,那我國就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物資支援和搶修,減少風險,提高在復雜太空環境中的容錯率。
當然,對于飛船內的航天員來說,在這般狹小空間內滯留時間越短,心理壓力也會越小。
其次,天舟九號單次運送實驗設備數量創紀錄。
據悉,天舟九號運送科研物資涵蓋量子通信、微重力生物培育等共計23項科學實驗,此外還有腦類器官芯片、骨骼類細胞等生物樣品。尤其是大型生物培養裝置,重量達到200公斤,創下單件貨物記錄。
最后,天舟九號燃料補給量提升30%,足以支撐空間站未來一年的運行需求。
(天舟九號3小時精準交會對接技術,不僅能夠建設空間站,還對深空探測、載人登月任務來說具有戰略意義)
總的來說,此次天舟九號與空間站的交會對接,亮點多且意義重大。
放眼全球,有能力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只有三個,而中國便是其一,這背后,涉及全自主導航控制、動態避障等技術,為后續中國進行深空探測,乃至載人登月積累大量經驗。
更重要的是,不論載貨能力還是其他功能,天舟九號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技術指標超越美俄同類飛船。
可想而知,天舟九號此次升空,并沒有物資補給那么簡單,它還標志著中國在空間站建設、開拓深空方面邁出重要一步。總之,期待中國航天的下一次堅實跨越,正所謂“探索不止、奮斗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