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任天堂最新主機Nintendo Switch 2 的硬件規格公開后,不少粉絲一直以來都非常好奇,這臺任天堂新主機在硬件性能上到底會更接近索尼的上世代主機PlayStation 4 還是本世代微軟推出的Xbox Series S?
曾開發了《喋血求生》的愛爾蘭游戲工作室Black Shamrock分享了他們團隊針對Switch 2 主機硬件進行的深入分析,表示只要一款游戲能在Xbox Series S上跑到60fps,那照道理來說就能輕松在Switch 2主機上運行。
根據Black Shamrock的解釋,Switch 2的GPU性能略低于Xbox Series S,而這樣的差異在掌機模式下會更為明顯,然而,另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Xbox Series S主機目前并不支持Nvidia的 DLSS等相關優化技術,但 Switch 2則不一樣。
因此,這兩臺主機在GPU性能上依然是可以相互比較的。至于CPU性能方面,Switch 2的表現更加接近索尼PlayStation 4,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能更強。由于大多數游戲在優化良好時,往往都會更加仰賴GPU而不是CPU,因此主機與主機之間的表現差異還是會因游戲及其目標幀數而出現差異。
此外,他們也強調任何能夠在Xbox Series S 主機上跑到60fps的游戲,一般來說都能被輕松移植到Switch 2上。至于那些擁有復雜物理運算、畫面渲染或其他高需求元素的游戲,無論是想跑到30或60 FPS都可能面臨更多挑戰,或在移植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額外的優化。但得益于DLSS技術,在Xbox受到GPU性能限制的情況下,同樣也有機會在DLSS的加持下順利移植。
繼《馬里奧賽車世界》后,任天堂即將在 Switch 2上推出的下一款重磅第一方游戲是《大金剛:蕉力全開》(抱歉,我還是不喜歡“咚奇剛”這個新名字)。這款游戲預計將在本月發售,任天堂團隊對這款即將發售的游戲幀率不穩定的問題給出了坦誠回應。
任天堂的游戲通常性能表現相當穩定,大多數第一方游戲都能以流暢的60fps運行。然而,在Switch這一代,我們看到任天堂即使將孱弱的硬件性能發揮到了極致,一些游戲的幀率仍遠低于其目標值。
如今Switch 2剛剛上市一個月,游戲開發者已經不得不面對新主機硬件帶來的諸多限制。《大金剛:蕉力全開》的試玩版雖然玩起來很愉快,但也揭露了游戲的一些潛在性能問題。游戲的目標是在原生1080p分辨率下達到每秒60幀,但目前在試玩版中存在一些明顯的幀率波動問題。尤其是在大地圖視圖下,性能會在30fps和60fps之間快速波動。
不僅如此,在進行一些基于物理模型的互動,比如大金剛擊打破壞遠處的柵欄或桶時——游戲刷新速度可能降至30幀/秒。
《大金剛:蕉力全開》這款游戲中的可破壞環境非常豐富,有點類似沙盒游戲。你可以用巨大的拳頭砸穿墻壁,挖隧道,還能撕下環境物體用作武器或平臺跳躍工具。聽起來確實很有吸引力,但其背后對3D體素引擎要求很高,這似乎對游戲性能造成了一定影響,導致游戲過程中的幀率明顯下降。
雖然在游戲正式發售前無法下定論,但《大金剛》試玩版試圖通過“降低遠處動畫幀率”的方式,來緩解全局掉幀現象。這種解決方案曾被應用在《精靈寶可夢:朱/紫》等第一代Switch末期的游戲中——為了緩解性能壓力。眾所周知,由于性能孱弱,上代Switch末期的很多任天堂第一方大作諸如《賽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精靈寶可夢:朱/紫》,都不得不以平均25幀的龜速運行,嚴重影響了游戲體驗,希望Switch 2能夠改善這些問題。
任天堂一直以來都是一家標榜“游戲性”優先的主機廠商,尤其是在主機硬件方面,由于主機性能長期落后于索尼和微軟等競爭對手,許多全平臺作品在登陸Switch時,不得不放棄了許多業內最新的圖形技術。盡管Switch 2正在縮小差距,試圖在游戲中支持高達4K分辨率,并加入了光線追蹤等技術,但從《大金剛:蕉力全開》(尤其是這種第一方大獨占作)的表現來看,Switch 2的硬件性能仍不夠強大,在發售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就遇到了性能瓶頸。
當然,廣大任天堂粉絲也不必過于擔心。與Xbox Series S 及PS4相比,支持DLSS幀生成技術的Switch 2顯然擁有更大的畫質提升潛力。但目前大多數游戲尚未采用DLSS技術(只有《賽博朋克2077》),但這通常得歸咎于這些游戲的移植方式。因為這并不像直接將PC DirectX版本的DLSS技術“照搬”到Switch 2主機上那么簡單,而是必須研究與Switch 2的NVN2圖形API進行有效整合,因此會有大量額外的工作量。這可能會讓部分開發團隊決定暫時放棄嘗試在Switch 2運用DLSS技術。
回顧歷代游戲主機在生命初期和末期的游戲,隨著游戲開發者對主機硬件和性能極限越來越熟悉,能找到各種方法突破硬件限制,游戲的畫面和玩法都會變得越來越好。Switch 2尚處在生命初期,到了主機生命周期的尾聲,開發者通常能讓硬件發揮出真正的潛力,打造出這款主機上最棒的一批游戲。
比如索尼PlayStation 3,其特殊的架構當年是出了名地對開發者不友好,前期很多全平臺游戲表現不及Xbox 360,被玩家吐槽為“PS2 plus”。直到PS3生命末期的《最后生還者》,作為頑皮狗為PS3量身打造的收官之作,才算是真正榨干了主機性能,展現出了遠超PS3平臺其他游戲的畫面水準。
游戲以720P分辨率和30FPS運行,在PS3有限的硬件條件下,呈現出了細膩的人物建模、逼真的場景和豐富的光影效果。當遇到戰斗激烈等復雜場景時,游戲會出現掉幀現象,這正是PS3機能不足以支撐更高負荷運算的表現。頑皮狗充分挖掘了PS3的潛能,將其性能發揮到了極致,讓玩家在PS3末期體驗到了近乎次世代的游戲畫面。
希望隨著Switch 2游戲開發者(包括任天堂的第一方團隊)慢慢吃透Switch 2的性能,摸索出優化性能的方法,在Switch 2后續的游戲能減少性能瓶頸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