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心做好“內容創作”,可以來上海。
為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營造良好行業生態,7月15日,上海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推出《上海市關于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下稱《若干舉措》),明確九條扶持政策(即“滬九條”),涉及資金激勵、人才政策、場景建設、出海扶持等方面。
黃浦、楊浦打造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
向全球優質內容創作者發出“英雄帖”,上海誠意滿滿。
《若干舉措》支持黃浦區、楊浦區建設在全球范圍具有影響力、引領力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對集聚區內成效顯著的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全市范圍內表現突出的孵化器、產業園區,市級層面按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要求,每年提供最高1000萬元獎勵。值得注意的是,黃浦區、楊浦區正是網友熟悉的小紅書、B站的總部所在地。
另外,鼓勵各區打造產業鏈優勢環節,優化全市產業布局。同時,依托平臺企業、行業協會,在集聚區內舉辦全球創作者大會、創新創業大賽等具有廣泛影響的品牌活動,打造行業高端交流交易平臺。
依托集聚區,上海將不斷健全相關產業配套服務。《若干舉措》明確:支持集聚區提供共享辦公空間、行業交流空間,配備直播間、錄音室、攝影棚等共享設施,提供工商登記、財稅咨詢、政策申報、版權確權等一站式服務。支持集聚區發布資源共享清單、提供場景使用費補貼,單個主體每年綜合補貼額度最高50萬元。支持集聚區相關辦公場所為入駐的創作者、創業企業,提供相關優惠政策。鼓勵集聚區建設文化人才之家,支持創作者優先入住并給予相關支持。鼓勵平臺企業圍繞集聚區建設,提供流量扶持、資金獎勵、配套服務政策,建強產業鏈生態。
記者獲悉,上海楊浦將出臺“YOUNG立方”的綜合性扶持計劃,依托區域“大學+大廠”“數字經濟+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打造具有區域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為優質內容創作者和企業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成長支撐。
該政策將圍繞“優質”“創作”“集聚區”三大核心,聚焦解決互聯網內容創作企業與創作者的痛點難點,力求使其在上海楊浦“被看見”“受尊重”“能成長”。支持政策從“免、獎、服、投、補、管”六個維度推出18條措施,打造政策立方體“YOUNG立方”,助力鑄造優質內容創作“六邊形戰士”。
具體來看,在成本減免(“免”)方面,將對“V聚場”入孵企業首年房租全免、第二年減75%、第三年減50%,并分階段擴展優質載體租賃減免范圍。在創作激勵(“獎”)方面,將舉辦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綜合評比,對于講好楊浦故事、上海故事且有較大影響力的優質內容,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開展創作者榮譽評選并給予獎勵;推薦創作者申報各類社會榮譽獎項。在配套服務(“服”)方面,將給予優質內容出海扶持,制定“YOUNG V”大學生實習計劃,打造“大學路串門兒卡”社群生態,提供B站、抖音、小紅書等平臺培育支持,并開設線上線下聯動的網信事務快速通道。在金融支持(“投”)方面,將設立互聯網內容創作投資基金,并聯合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設立優質內容創作基金,對新設企業給予種子期成長支持,同時與區內銀行、擔保機構等合作建立“金融伙伴計劃”。在運營補貼(“補”)方面,將發放“楊浦直播券”場景補貼,給予各類節展活動綜合支持,并提供人才落戶便利及住房、租房補貼。在生態監管(“管”)方面,將加強合規指導與包容審慎監管,加強業務咨詢、合規培訓和守信激勵等,引導和幫助互聯網優質內容企業成長壯大。
楊浦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慶寧表示,楊浦區將加強政策落地實施,做好接續政策儲備,打造“一樓(創智天地6號樓)一街(創智天地大學路步行街)一園(嗶哩嗶哩新世代產業園)一區(全域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的互聯網內容產業“核爆點”示范區。同時,“量身定制”做好服務,確保政策目標可及、規則可見、邏輯可懂、路徑可通、溫度可感。
據悉,黃浦區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00家,新引進科創民營企業480家,文化、體育、娛樂和科研技術服務行業的就業人數增長明顯,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都市型科創服務體系。楊浦區目前集聚數字經濟企業超8000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占上海全市近五分之一。區內已吸引多家頭部MCN機構和互聯網內容平臺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針對互聯網內容創作領域,黃浦區發揮小紅書總部效應以及金融科技產業優勢,利用中央科創區、外灘第二立面等空間資源,重點吸引金融、科技、時尚類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主體入駐。同時,區內專業服務業優勢明顯,能在人力資源、法務、財稅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上海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表示,依托黃浦和楊浦打造集聚區,是匹配兩區現有核心產業和頭部平臺的綜合優勢,為政策落地和集聚區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奠定基礎。同時,《若干舉措》鼓勵上海各區結合實際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產業鏈優勢環節,優化全市產業布局。
單項內容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
近年來,扎根上海的B站與小紅書已然崛起,成為中國互聯網生態里最具蓬勃生機的兩大新興力量。它們背后,匯聚著數以百萬、千萬計的內容創作者,擁有數以億計的龐大用戶群體。
以此為堅實根基,若能進一步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優質互聯網內容創作者匯聚,構建起一個極具競爭力的強大內容創作生態,那么與之相關的產業集群和完備的產業生態,必將順勢而生、蓬勃發展。
《若干舉措》注重激勵優質內容創作。集聚區設立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主體合法權益保護快速通道,保障優質內容創作合規健康持續發展。
有優質的創作者,才會有優質的內容。對此,對講好上海故事、中國故事且有較大影響力的,單項內容市級層面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并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及市級榮譽。科技賦能創作方面,對開展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相關應用場景建設的主體,給予最高可達總投資30%的資金支持。
為解決創作者及小微企業的資金問題,上海推進設立專項基金,打通銀行貸款綠色通道,并對銀行貸款給予不超過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50%的貼息支持。同時,為降低創作啟動成本,支持集聚區提供共享空間、直播間等共享設施,提供工商登記、財稅咨詢、政策申報、版權確權等一站式服務,并為優質內容創作人才優先提供人才公寓及落戶等便利。
上海還向創作者開放更多公共資源與創作場景,推動全市地標景區、文博場館、重大節展賽會等向創作者開放,提供創作便利;支持國有企業、主流媒體與創作者開展業務合作。同時,鼓勵優質內容出海,并優化外籍創作者簽證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不斷優化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職稱評價通道,鼓勵平臺企業參與職業技能評價,完善職業發展通道,強化高校與集聚區的人才實習銜接機制,并將內容創作者納入各類人才計劃及獎項評選范圍。
何為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政策受益主體都有哪些?
上海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表示,創作者的身份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包括但不限于UP主、博主、簽約創作者、創業團隊(工作室)、MCN機構簽約的達人等,關鍵是要創作積極傳播正能量、社會認同度高、影響力大的優質內容(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
據介紹,對于集聚區優質內容創作者來說,將能獲得互聯網領域的四類專屬服務和權益保障:
一是創作支持“星光計劃”,優質內容可推薦“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等國家級榮譽活動,支持向市委網信辦自薦,可在集聚區一站式服務點辦理。
二是權益保護“盾牌行動”,幫助提升網上維權能力,如遇敲詐勒索、造謠誹謗、抹黑攻擊、網絡暴力、賬號假冒仿冒等網絡侵權行為,屬地網信部門將優先受理、依法保護。
三是技術賦能“合規引擎”,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政策解讀和詳細指導,提供安全好用的技術對接。
四是立法參與“眾智平臺”,通過集聚區網絡法治意見建議征集渠道,直遞網絡領域相關法律法規修訂意見。
相關評論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當一座城市愿意拿出真金白銀,為創作者提供實實在在的鼓勵與支持,這份誠意必然會化作創作者內心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激發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身創作,用優秀作品回饋城市,“如此一來,更多高質量作品涌現,又會像磁石一般,吸引更多創作者慕名而來、投身其中。這一環扣一環的良性互動,恰恰構成了滋養互聯網優質內容茁壯成長的理想生態”。
記者 潘潔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