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又要變天了。
過去大家還以為這只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消耗戰,西方不過是在背后遞槍遞炮,打的是代理人戰爭。可現在,不一樣了——西方30國,真的要自己上場了。
馬克龍放話:法國和英國正討論向烏克蘭部署最多5萬駐軍,“愿意者聯盟”已有30國加入。這個總部設在巴黎的組織,說是協調平臺,實則就是個“西方戰斗群”集結地。
這意味著,未來烏克蘭戰場上,不只有烏軍身影,還有西方軍隊的實兵作戰。援助武器是“間接”,派兵上陣就是“親自”。性質的改變,意味著戰爭升級、攤牌開始。
一、30國親自上陣,戰爭性質全面升級
如果說過去兩年,西方的軍援還保留著一絲“隔岸觀火”的理智,那么這次就是自己跳進火坑。
從2024年“愿意者聯盟”在法國悄然成形,到如今湊齊30個國家,這股勢力無疑成了烏克蘭背后最大的靠山。而且,這些國家不是北約成員,就是北約的追隨者,一旦有軍事行動,北約干預風險將被無限放大。
而派兵烏克蘭,等同于西方和俄羅斯直接碰撞。過去還能裝一裝“我們只是幫忙”,現在是明目張膽“我們要上場”。對俄羅斯來說,這不再是烏克蘭問題,而是國家安全的直接威脅。
二、“3對30”,紙面懸殊,但真不一定誰贏
表面上看,是俄羅斯、朝鮮、老撾“三國陣營”對抗30國聯盟,完全不是一個量級。可戰場不是比人頭,而是比意志、后勤、戰略目標。
朝鮮給俄羅斯送了1200萬枚炮彈,還可能派了部隊協助推進;老撾雖僅派50人排雷部隊,但這是第一個公開力挺俄羅斯的東南亞國家,意義重大。這說明,俄羅斯的陣營正在外溢擴張。
反觀西方30國,雖看著強大,卻人心不齊。德國、法國高調送遠程導彈,美國卻在國內陷入兩派內訌。鷹派要加碼援助,鴿派喊著要聚焦中國放棄烏克蘭。特朗普更是嘴上說送導彈,私下卻明確主張“戰略資源優先對付中國”。
這30國聯盟,實則是松散聯合體。真要打起來,不是誰都愿意送人上前線。
三、普京調整策略,不再幻想西方回頭
面對西方的“全面攤牌”,普京也不再隱忍。他看透了一個道理:蘇聯解體都沒換來西方尊重,俄羅斯還有什么好退讓的?
這一次,普京的表態非常明確:俄烏沖突,本質是地緣博弈,而非意識形態斗爭。他已經放棄了對談判的幻想,選擇了“邊打邊談”的極限戰術。
一方面,俄軍持續在戰場上推進,想打出優勢,逼迫烏方談判讓步;另一方面,外交大門也沒關上,普京公開表示歡迎重啟第三輪對話。
這種“以壓促談”的思路,和當年特朗普在國際事務上的打法幾乎如出一轍。
四、拉夫羅夫來京交底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這場風暴醞釀的當口,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緊急訪華。
他不是來走流程的,而是代表克里姆林宮,向中方“交底”。一方面是就當前局勢通報立場,尋求中方理解與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想提醒中國:俄烏沖突正外溢,已經波及到中企,必須協同應對。
從伊朗、朝鮮、老撾到中國,俄羅斯正在穩固自己的“全球朋友圈”,而中方此時也不可能置身事外。隨著西方集體派兵、戰爭外延擴大,俄中如何配合,將直接影響全球博弈格局。
五、誰能扛到最后?
眼下這局面,誰都退無可退。
西方30國下場,等于徹底攤牌;俄羅斯調整戰略,全力反擊。而戰爭不再是“輸贏”的問題,而是“誰先撐不住”的耐力較量。
正如普京所言: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戰爭,這是一場為國家存在而戰的斗爭。
未來幾個月,將是這場世紀對抗的關鍵窗口。臺前交火,幕后博弈,已經進入極限拉扯階段。
結局如何,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