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敢說真話了。
比沉默更可怕的是,一本正經地說正確的廢話
最近看到副部級媒體光明日報在2025年7月3日刊發了院士的一篇文章:土木工程并不“土”;
文章開門見山,說很多人把土木歸為天坑專業是為了博取關注的不恰當觀點;
因為即使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土木工程非但不土,更大有作為!
我們必須承認,院士說的這番話是對的,而行業普通從業者寒涼的就業體感也切實存在;
那是因為,我們都是站在各自的語境里去評判事物,而非換位思考!
正如院士所說,土木工程是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撐,因為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應用到,修路架橋、農田水利、蓋房建設......
我也相信最初學這個專業的人,都不曾質疑過它的輝煌,就像院士說的那樣:土木工程行業有四次飛躍;
第一次飛躍: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期磚瓦的出現;
第二次飛躍:19世紀中葉,鋼材的大量應用;
第三次飛躍:20世紀初,混凝土的出現和興起;
第四次飛躍:土木工程和其他學科的融合創新,如數字化技術......
這四次飛躍確實存在,也看得人熱血沸騰,但很遺憾,前三次飛躍是過去,第四次飛躍是未來,都不是當下;
那些質疑土木為天坑專業的人也并不是否定了它的全部,而是說當前的土木工程處在行業低谷期,未來肯定能迎來飛躍的;
但正如院士所提及的,每次飛躍間隔短則百年,長則幾百年;
而恰巧我們這代人就是行業波谷期的犧牲品,所以拿宏大敘事去美化個體困境,實在是牽強附會!
這不禁令我想起一段話,每個專業都曾輝煌過,只可惜偏我來時不逢春;
翻譯的輝煌期是鑒真東渡,中藥學則在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時達到頂峰,跨境電商在絲綢之路時絕對輝煌,而土木工程的輝煌期是以前修長城和前些年的城鎮化時;
所以,沒有永遠的朝陽產業,也沒有永遠的天坑專業!
相比院士的委婉含蓄,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一位年輕講師發表的一篇論文《年輕人不愿進入建筑業?土木工程專業污名化現象及其消解進路》就過于直白了;
甚至有點急眼了,好像土木工程報考率下降和年輕人不愿意進入建筑業是一眾網友的唱衰;
為此他還在文中提及土木被污名化的四個歷程,并點名相關的網紅;
比如貼吧時期的土木圣經,是一位土木在讀學生對土木由愛生恨的過程;
付酥運動的兩位主角,也由宣傳行業正能量變為提桶跑路的代名詞;
而工地博主大猛子的生為牛馬和高考志愿填報名師張雪峰對土木的調侃:打灰圣體把土木工程污名化推到頂峰;
有人覺得他們一語道破信息差,避免了很多畢業即失業的悲劇,也有人覺得他們是在抹黑土木;
但我想說的是:把大眾對專業的調侃,對現狀的無奈上升到如此高度加以批評未免有點草木皆兵了!
當然,如果你愿意相信學者們所言,繼續堅守土木,說不定能等來春滿城的局面!
真話確實不合時宜
但不得不說,因為沒有人能夠改寫他人因讀錯專業而毀掉一生的悲劇;
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訴我土木、建筑是天坑專業,我學了別的專業,如今的我也不至于走投無路,生無可戀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