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22日,南岳一處刑場寒風凜冽。74軍58師少將師長廖齡奇面對槍口,嘶聲怒吼:“我七次負傷升至少將,縱有死罪也須軍法會審!聽信讒言殺我,死不瞑目!” 槍響人倒,這位從汀泗橋血戰中爬出的抗日悍將,最終倒在“自己人”的槍口下——而此刻,他的新婚妻子還在家鄉等待丈夫歸來。
廖齡奇的軍旅生涯本是一部鐵血史詩:
- 北伐死士:1926年汀泗橋戰役,21歲的他率隊沖鋒,右臂被子彈貫穿仍死戰不退,最終落下終身殘疾,從此以左手執劍寫字;
- 淞滬鐵壁: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他接任旅長死守南翔80天,炮彈撕碎軍裝卻撕不垮防線;
- 南京孤忠:南京保衛戰中兩任團長陣亡,他親抵雨花臺火線督戰,直到衛戍司令部下令撤退才帶殘部渡江。
憑借累累戰功,1940年他升任74軍58師師長,成為蔣介石嫡系王牌軍的核心將領。然而戰場上的剛猛,卻成了官場的致命傷——他公開嘲諷軍長王耀武“靠運氣上位”,更斷然拒絕第九戰區司令薛岳的聯姻提議:“軍人靠戰功立身,不搞裙帶齷齪!” 這兩句話,悄然系緊了勒住他脖頸的絞索。
1941年9月,廖齡奇遞交了一紙改變命運的請假申請:新婚妻子因難產離世,他請求短暫歸鄉安葬并續弦。軍長王耀武簽字批準,他隨即奔赴吉安完婚。恰在此時,日軍五路強渡新墻河,第二次長沙會戰爆發。
戰局瞬息崩壞:
1. 情報泄密:薛岳調74軍馳援的電報被日軍破譯,3個師團直撲該軍;
2. 孤師浴血:副師長張靈甫率58師急行軍中遭日機轟炸,剛趕回的廖齡奇在永安市以1師兵力硬抗日軍3個聯隊。日軍戰報記載:“中國軍隊反攻三次,白刃戰極其慘烈”;
3. 友軍潰退:51師師長李天霞擅自東撤,致58師側翼洞開,日軍趁機切入分割。血戰三日,58師傷亡6300余人,減員過半。
當殘部退至瀏陽,心力交瘁的廖齡奇竟再次離隊回鄉——這一舉動被薛岳攥住,定為“臨陣脫逃”鐵證。
10月的南岳軍事會議上,戰敗問責已成定局。薛岳與王耀武為脫罪,將廖齡奇推上祭壇:
- 粵系圍攻:薛岳系將領群起指控“廖齡奇擅離職守致長沙陷落”;
- 校長震怒:廖欲向蔣介石申辯,卻被呵斥“滾蛋”,倔強抗辯更激怒蔣氏;
- 政治表演:面對各方施壓,蔣介石揮筆批下“槍決可也”,未經審判便定生死——連韓復榘伏誅前尚有軍法流程,黃埔嫡系廖齡奇竟不如軍閥。
槍響后的荒誕劇才剛開場:
> 58師四位團長集體請辭,官兵怒斥“自毀長城”;
> 王耀武火線提拔親信張靈甫任師長,既穩軍心又攬實權;
> 蔣介石事后“徹查”發現冤情,追授“榮哀狀”厚葬忠烈祠——可死人要哀榮何用?
廖齡奇之死本質是國民黨內斗的標本:
- 私怨清算:王耀武早已不滿廖的桀驁,借機鏟除異己;薛岳報復拒婚之辱,落井下石;
- 嫡系犧牲:蔣介石為平息粵系怒火,拿黃埔門生開刀立威,所謂“執法嚴明”實為權術;
- 系統腐敗:李玉堂等戰敗主責者因根基深厚免罰,而請假的廖齡奇成了最順手的替罪羊。
當衛士排長為保護王耀武咬斷日兵喉管時,當58師在永安與日軍刺刀見紅時,他們不會想到,自己用命守護的“黨國”,殺起忠良比敵人更狠更快。
廖齡奇墓今仍矗立南岳忠烈祠,碑文刻著“抗日捐軀”——何其諷刺!這位七次負傷未曾倒下的悍將,最終被暗箭射殺于自己陣營。刑場上他悲憤的詰問,實為對腐敗體制的審判:“輕率處決,于心不甘!” 當派系傾軋碾碎軍人尊嚴,當權謀算計凌駕抗戰大義,一紙“榮哀狀”掩不住政權深處的膿瘡。十三年后,王耀武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寫下懺悔錄時,不知可曾想起那位被他推向槍口的“湖南騾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