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雷嘉)為培養造就規模龐大的卓越工程師隊伍,2022年起,中組部、教育部等9部門啟動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北京青年報記者7月15日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首屆卓越工程師專項試點工程碩士共2100多人今年畢業,整體實現高質量就業,留在本領域企業就業率達71%。下一步,教育部將把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向所有工程碩博士推廣,引領工程教育變革。
據介紹,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打破了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學科化、院系制”的傳統模式,支持高水平大學聯合一流企業,在這些“大校大企”中建設了40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構建校企協同培養的新型實體平臺,校企組織雙導師隊伍,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共同選題、共享成果。聚焦18個關鍵領域,打造一批核心課程。圍繞行業“卡脖子”技術難題,企業向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提供5100多個來自產業一線的研究課題,作為工程碩博士開展科研和學位論文選題的主要來源。校企還聯合建成300多個工程師技術中心,為工程碩博士在真實環境中開展科研創造有利條件。
同時,重建工程碩博士學位評價標準。法律層面,今年1月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正式施行,將實踐成果與學位論文并列,都可以作為專業學位碩博士申請學位答辯的基本內容。制度層面,發布工程碩博士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基本要求,打破“唯論文”評價壁壘。據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郝彤亮介紹,首批畢業的學生中,已有67人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
郝彤亮表示,下一步,卓越工程師培養將向所有工程碩博士推廣。下半年,教育部將發布《卓越工程師培養認證標準》并試點啟動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認證工作,引領帶動更多單位自主建設卓工學院。到2030年,推動超半數工程碩博士培養單位自主建設卓越工程師學院。也將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向全部67個專業學位類別推廣。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工程師技術中心之一“微納中心”看到,這里的十余個實驗室里,都有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在讀碩博士在院士、首席科學家們的項目里學習。據介紹,北航2022年入選全國首批18家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后,聯合26家聯培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建強核心課程體系,建設高水平的校企導師組和類企業級的工程師技術中心,實行一生一組、工學交替的培養模式,深化工程碩博士評價標準改革,著力打造自主培養卓越工程師“樣板間”。
今年,北航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培養的首屆工程碩博士共83名學子順利畢業。他們在校期間產生創新成果178項,93.1%選擇在關鍵領域企業就業,一名同學成為北航首位以實踐成果取得學位的研究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