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西游記中,唐僧取經(jīng)路上,兩次遇到了獅子精。第一次,是在烏雞國;第二次,是在獅駝嶺。
這兩只青獅精,還都是文殊菩薩的坐騎。
那么問題來了:這兩只青獅子精,是同一只獅子嗎?
其實,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這兩只獅子都不是同一只,區(qū)別太大了。
從原著角度來看。
兩只獅子的模樣、性格,名稱,武藝、兵器等,都不一樣。尤其是性格方面,烏雞國的青獅子,十分善良,不吃人,不好色,還保佑當?shù)仫L調(diào)雨順。而獅駝嶺的青獅子,吃人無數(shù),倒有一些義氣,但跟善良不沾邊。
更奇怪的是,獅駝嶺青獅子見到孫悟空,完全不認識,好像從沒見過。而悟空看到獅駝嶺的獅子,也像是初識。
時間上,兩只獅子也有重合。
唐僧師徒到烏雞國時,是取經(jīng)第四年,對應貞觀十七年,再具體一點,應該是夏季之后,或者初秋時期。當然,那會兒青獅精已經(jīng)下界三年。
而唐僧師徒到獅駝嶺時,是取經(jīng)第十一年,對應貞觀二十四年,再具體一點,也是夏末秋初。這中間,剛好隔了七年。
如果按照“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設定,那么,也只能是兩只獅子同時下界為妖(否則,這邊青獅子剛收上去,不到一天又下界為妖了,說不過去);如果按照如來的說法,“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的設定,那么,獅駝嶺的青獅子比烏雞國的青獅子,要早幾千年。
總之,無論怎么看,烏雞國的青獅子,和獅駝嶺的青獅子,都不是同一只。
從成書角度來看
侯會在《<水滸><西游>探源》一書中,有一篇《從“烏雞國”的插增看<西游記>早期刊本的演變》,書中多方面考證,認為“烏雞國救主”屬于晚起,應該是后插增的。
按他的看法,兩只青獅子應該是同一只,只是“烏雞國故事”屬于后來者,作者前后沒照顧好,這才導致悟空不追究青獅子兩次下界,文殊菩薩也沒有因此歉疚。
不過,侯會沒詳細分析、對比兩只獅子。否則,他應該能看出來,兩只獅子在諸多方面都迥然不同。
我的看法
我比較傾向于侯會的看法。但即便烏雞國青獅子是后加的,它和獅駝嶺的青獅子,也不可能是同一只,因為兩只獅子區(qū)別實在太多了。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叫“青獅子”。
實際上,很多人之所以會把兩部分故事中的獅子精,誤認為同一只,也在于此——兩只獅子精都是“青獅子”。
但我個人覺得,先出場的青獅子,即獅猁怪,俗稱不應該是“青獅子”,至少在今天不應該叫“青獅子”,而應該叫“藍獅子”或者“藍靛獅子”。
對比兩只獅子的外貌描述。
鑿牙鋸齒,圓頭方面。聲吼若雷,眼光如電。仰鼻朝天,赤眉飄焰。但行處,百獸心慌;若坐下,群魔膽戰(zhàn)。這一個是獸中王,青毛獅子怪。(獅駝嶺青獅子)
眼似琉璃盞,頭若煉炒缸。渾身三伏靛,四爪九秋霜。搭拉兩個耳,一尾掃帚長。青毛生銳氣,紅眼放金光。匾牙排玉板,圓須挺硬槍。鏡里觀真象,原是文殊一個獅猁王。(烏雞國青獅子)
兩只獅子完全不一樣,毛色是個大區(qū)別。
獅駝嶺的青獅子,作者說了是“青毛獅子怪”,而烏雞國的青獅子,準確來說叫“獅猁王”,它的毛色是“三伏靛”顏色。三伏靛,就是三伏天里制作的藍靛色。
可見,烏雞國的青獅子,毛色是藍靛色,而不是青色。
當然,悟空說是青毛獅子。
行者道:“菩薩,這是你坐下的一個青毛獅子,卻怎么走將來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薩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來的。”
可是,“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在古代,青色本就可以表示深藍色啊。
所以,獅猁王可能是這樣的。
而青毛獅子,應該是這樣的。
這么對比,兩只不一樣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