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幅員遼闊,邊界線漫長,擁有1.8萬公里的陸地海岸線,6000多座島嶼,在我國西南有一座重要的門戶城市防城港,下轄有三個島(巫頭、萬尾、山心),居住著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京族三島身處中越邊界,與越南隔海相望,在北宋以前,京族三島一直是中國的領土,越南在968年(北宋時期)脫離中國獨立建國后,趁機占領了此地,此后越南長期是我國的藩屬國,京族三島成為越南的飛地。
京族,在建國前叫越族,過去曾建立越族自治區,但考慮到越族是越南第一大民族,占越南總人口的86%左右,于是將民族改為“京族”,以示區分。京族在國內是個少數民族,人口數量不足3萬,但現在在越南卻高達8000萬。那么,京族三島上的民族是怎么來的呢?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領土,中原王朝在這片區域設立了交趾郡、各宣慰司等,京族三島也歸屬于此,但京族三島最初少有人居住,大約在1500年左右,越南涂山漁民沿江北上來到了此地,發現漁業資源豐富,便開始定居下來。京族(越南古稱“安南人”)大量遷入三島在歷史上有兩次,第一次大概在16世紀初越南國內動亂之際,安南人不堪戰亂之苦,逃離到了此地。第二次在19世紀中葉以后,法國開始侵略越南,安南人不堪忍受侵略與封建的雙重剝削,北上逃離至京族三島等地。
越南侵略越南后,因為中國與越南有宗藩關系,清政府在邊境加強了防務,法國侵占越南北部六省后,伺機北上占領云南,中法戰爭爆發,居住在三島的京族人毅然加入了清朝的“黑旗軍”,進行了英勇的反抗法國侵略的斗爭。1881年,越南被法國逼迫簽署了《順化條約》,立即斷絕了越南與中國的一切關系,取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1885年,李鴻章與法國簽訂了屈辱的《中法和約》,雖然京族三島重新劃歸中國的版圖,但中國被迫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從此越南也不再是我國的藩屬國。
1944年初,日軍曾侵入京族地區,京族人積極參加抗日游擊小組,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建國后,我國在巫頭、萬尾、山心成立了民族鄉,隸屬于防城港市東興市江平鎮。京族沿海而居,捕魚業是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形成了獨到的漁業文化與獨特的漁業風情。如今三島被填海連接起來,這里風景優美,盛景猶如“斯里蘭卡”,適合游客到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