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環衛工翻8噸垃圾找手表事件引爭議,公共服務界限在哪?
最近,山西大同一件事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廣東深圳的盧女士帶孩子旅游時,孩子不慎將兒童手表遺忘在高鐵上,手表被當作垃圾處理。盧女士通過定位發現手表可能在垃圾站,便撥打12345熱線求助。隨后,兩名環衛工人在近40度的高溫天氣下,徒手翻找8噸垃圾長達4小時,最終幫盧女士找回了手表。
起初,這件事被當作暖心故事廣泛傳播,大家紛紛夸贊環衛工的熱心腸。但隨著人民網等媒體的深入挖掘,事件逐漸變了味,引發諸多爭議。
從事件細節來看,當日酷熱難耐,溫度接近40度。盡管環衛公司稱是在通風良好的室內場地翻找,但如此高溫下,連續4小時高強度工作,對環衛工的體力和健康都是巨大挑戰。而且盧女士中途曾表示放棄尋找,可最后環衛工仍堅持找到了手表。之后,大同當地將此事作為正面典型大力宣傳,這讓不少人心里犯起了嘀咕。
環衛工的辛苦付出值得肯定,但如此龐大的工作量,責任究竟該由誰承擔?大同城管副局長那句“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乍一聽暖意融融,可細究起來卻存在問題。
環衛工的本職是清理垃圾,幫游客翻找丟失物品屬于額外工作。像這次八噸垃圾的工作量,普通人都難以承受,又怎能讓環衛工免費承擔?
其實,類似事件并非個例。此前深圳就有女子丟失項鏈,讓環衛工翻兩噸垃圾幫忙尋找,最終環衛工受傷卻未得到應有的報酬。如今山西大同此事曝光后,當地表示要成立基金獎勵環衛工,這看似是補救措施,實則更像是事后打補丁。此前幫忙找東西的環衛工都沒得到報酬,現在出了問題才想起來彌補,實在難以服眾。
從成本角度分析,翻找垃圾的人力物力都需要真金白銀。八噸垃圾相當于三個小區一天的垃圾量,且這些垃圾原本已打包準備焚燒,為了尋找手表又要重新運輸出來,成本可想而知。
如果物品確實貴重或十分重要,給予環衛工額外報酬合情合理,而不是僅僅頒發一張獎狀。現在的情況卻是,環衛工累得筋疲力盡,領導卻只是在后面喊口號。
有網友算了一筆賬,深圳那次丟失的項鏈價值兩萬,這次兒童手表雖未公布價格,但即便再貴,也不至于興師動眾在八噸垃圾里翻找。倘若每個人丟失小物件都讓環衛工免費幫忙尋找,那環衛工豈不是要忙得焦頭爛額?如今救援驢友被困都需要收費,為何幫人翻找垃圾就被視為理所當然?
環衛公司老總提出用經費成立基金,這一說法顯得有些空洞。環衛工日常工作已有工資,額外付出理應當場獲得報酬。如今依賴基金獎勵,本質上是將本應支付的補償變成了一種獎勵。此前市長替環衛工拒收感謝費,如今又搞基金獎勵,這無疑是在推卸責任。
更令人氣憤的是,此類事件的影響還在持續發酵。過去環衛工幫人尋找證件、鑰匙等物品,都被當作好人好事表揚,卻從未得到應有的經濟補償。
這次翻垃圾事件被夸贊后,下次遇到類似情況,環衛工大概率還是得免費幫忙。長此以往,如果每個人都指望環衛工免費服務,環衛工未來找工作恐怕會更加艱難,社會公平也將受到損害。
目前,官方雖表示要獎勵環衛工,但整個過程還是繞來繞去。環衛工應得的報酬,非要通過獎金的形式發放,給人一種做好事是額外負擔的感覺。這也難怪網上罵聲一片,大家都覺得此事透著不公平,欺負了辛苦工作的環衛工。
幫忙本是好事,但前提是要講公平,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更加和諧,正能量才能真正得以弘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