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臺灣地區聯合新聞網等報道,五角大樓正施壓日本和澳大利亞,要求明確若中美因臺灣問題開戰,兩國將扮演的角色,此舉令日澳意外且挫敗。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是這一動作的主要推手,他在與日澳國防官員的會談中反復推進此事。科爾比還在社交平臺X上表示,五角大樓正貫徹特朗普的議程,“恢復嚇阻力并以實力謀求和平”,其中就包括“敦促盟友加強國防支出及其他共同防衛的努力”。
美國國防部官員甚至宣稱,華盛頓正以“公平方式”推動盟友強化嚇阻力,還強調無意與中國開戰或主導中國,只是“確保軍力足以支撐外交、維護和平”。但美方的這種施壓顯得格外諷刺。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美方“正與日本和澳大利亞推動與臺灣地區突發事態直接相關的具體作戰規劃與演訓”,可美方自身都沒向臺灣地區提供如空白支票般的保障。來自日本、澳大利亞及其他美國盟國的代表都“集體感到錯愕”,畢竟美國自己在臺海問題上還維持著“戰略模糊”政策。
澳總理(資料圖)
面對美方的要求,日本和澳大利亞都明確表達了拒絕的態度。日本防衛省稱,對于“臺灣地區緊急事態”這種假設性問題“難以作答”,并強調任何因應措施“都將依據憲法、國際法以及國內法令與規定,逐案具體實施”。正在中國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13日拒絕表態,還暗示美國自身也對臺海沖突抱持“戰略模糊”立場。當被問及美國自身維持“戰略模糊”卻要求其他國家作出保證是否合理時,阿爾巴尼斯回應:“你自己已經回答這個問題了。”
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帕特·康羅伊也表示,澳方不會在任何沖突尚未爆發之際提前派遣軍隊,“我們不討論假設”,“是否將澳大利亞軍隊派遣至某場沖突的決定將由當時的政府作出,而不是由當前政府提前作出”。日澳的拒絕并非沒有緣由。科爾比今年3月在聽證會上就明確表示,對美國來說,臺灣地區并非生死攸關、不可放棄的利益,護臺的收益遠低于付出的成本。這意味著美國可能讓日澳先卷入臺海沖突,自己則視情況而定是否介入。
特朗普(資料圖)
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的信息也顯示,五角大樓對臺海之戰的計劃可能是讓日本和澳大利亞先上,當炮灰,美軍動與不動要看日澳與中國大陸交手的情況。從自身利益考量,日澳也不會輕易被美國裹挾。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正展開為期6天的訪華行程,隨行有龐大的商業代表團,首要目的之一是“繼續加強澳大利亞與中國強有力的經貿聯系”,此時配合美國在臺海問題上表態,無疑會損害中澳關系,代價是澳方難以承受的。
日本則面臨著美國關稅大棒的威脅,從4月起就深受困擾,需要通過與中國合作來對沖美國在貿易上帶來的壓力,若在臺海問題上發表不當言論,只會讓自己陷入兩頭為難的困境。軍事實力也是日澳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澳大利亞海軍總共只有10艘主力艦艇,與中國的差距懸殊。日本海上自衛隊規模雖比澳大利亞大一些,但要和中國硬碰硬,結果也只會是自取滅亡。
澳大利亞和日本領導人(資料圖)
美國的這種施壓行為,本質上是其內部焦慮的體現。可事與愿違,這不僅沒能讓日澳屈服,反而暴露了美國的外強中干,還加劇了盟友間的離心力。日本在被要求增加國防開支后,就取消了與美方的一次部長級會晤。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任何國家都不應被美國綁架,干涉中國內政。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時明確表示,不支持對臺灣地區采取“任何單邊行動”,“我們不希望現狀發生任何改變”。日本外相巖屋毅也表示“日方在臺灣問題上堅持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的立場沒有改變”。這說明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澳、中日關系的基礎,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亞太地區是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的熱土,不是地緣博弈的戰場。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若真心希望臺海和平穩定,就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向盟友施壓,停止一切干涉臺海的錯誤行徑。對于日本和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來說,認清形勢,堅持戰略自主,不被美國當槍使,才是維護自身利益和地區和平穩定的正確道路。在中美臺海可能的交鋒中,這或許是它們唯一的明智之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