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超提出的"健康化、差異化、數字化"三化戰略,看似精準對標企業痛點,但落地過程仍面臨多重考驗。
來源丨資本傳記
編輯丨劉蕓汐
當36歲的諶超接過豐谷酒業的掌舵權,這個曾被譽為"川酒第七朵金花"的區域酒企,再次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從瀘州老窖走來的年輕高管,帶著數字化營銷的亮眼履歷,試圖喚醒這家歷經波折的酒企。但欠稅壓力、渠道沉疴與競品環伺的現實,讓這場"翻身仗"充滿未知。
年輕基因的傳承與期待
豐谷酒業的發展史上,從不缺乏年輕管理者創造的奇跡。2004年,29歲的馬斌出任總經理,用7年時間將企業年銷售額從3億元拉升至30億元,凈利潤增長20倍,書寫了川酒發展史上的一段傳奇。這段歷史,讓業界對諶超的到來抱有天然期待——同樣的年輕銳氣,相似的川酒體系背景,是否能復制當年的跨越式發展?
諶超的履歷確實自帶光環。在瀘州老窖集團的13年,他從普通員工成長為核心中層,主導搭建了白酒行業首個全鏈條數字化交易平臺,2020年推動的全員直播帶貨創下單場3000萬元的行業紀錄。這些經歷,恰好切中豐谷酒業當前的短板:在數字化轉型滯后的區域酒企中,他的互聯網思維與營銷創新能力,被視為打破渠道固化的"鑰匙"。
更值得關注的是管理層的協同效應。豐谷酒業總經理盧中明同樣出身瀘州老窖,作為技術派干將,其主導的"低醉酒度"品質升級已打下基礎。如今"技術+營銷"的組合,形成了從產品研發到市場落地的閉環,這種專業分工明確的團隊結構,在川酒企業中并不多見。
歷史包袱與現實困境
然而,諶超面臨的局面比馬斌時代復雜得多。2013年原控股股東漢龍集團暴雷引發的連鎖反應,讓豐谷酒業經歷了斷崖式下滑,雖在2017年被川發展納入麾下回歸國企陣營,但遺留問題持續發酵。2025年4月曝出的3800余萬元欠稅,距離2022年破產重整清繳的5.23億元歷史欠稅僅過去三年,資金鏈的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財務壓力下的戰略搖擺更顯致命。一方面,豐谷酒業近年在體育營銷上投入不菲:贊助四川男籃、簽約乒乓球世界冠軍馬琳、合作四川男乒,試圖通過體育IP打開全國市場;另一方面,渠道庫存高企、價格體系混亂等核心問題卻遲遲未能解決。這種"重品牌曝光、輕渠道深耕"的策略,導致資源錯配——據經銷商透露,部分區域產品動銷周期長達18個月,終端信心持續受挫。
全國化進程的滯后加劇了生存焦慮。在川酒"六朵金花"占據80%以上市場份額的格局下,豐谷作為"第七朵金花"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數據顯示,其目前年銷售額仍徘徊在20億元左右,不僅落后于同期起步的敘府酒業(已突破30億元),甚至被遠鴻小角樓等后起之秀追趕。在成都大本營之外,多數省外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已降至"區域小眾"水平。
核心資產的喚醒與轉化
轉機或許藏在被忽視的"低醉酒度"技術中。這個由中國白酒泰斗曾祖訓提出、豐谷酒業深耕17年的概念,通過"醉得慢、醒得快"的消費體驗,精準契合了當下健康飲酒的趨勢。2010年該技術通過省級鑒定時,比行業掀起的"健康化"浪潮早了整整十年,這種先發優勢本應成為差異化競爭的利器。
但技術優勢未能轉化為市場勝勢。調研顯示,超過70%的消費者混淆"低醉酒度"與"低度酒"概念,品牌方在科普傳播上的缺位顯而易見。與之對比,江口醇"醇和"、遠鴻小角樓"森林活性酒"等概念,雖技術含量不及,卻因持續聚焦而深入人心。直到2025年《低醉型白酒團體標準》發布,豐谷才真正構建起技術壁壘,這個時間差讓其錯失了最佳市場培育期。
值得欣慰的是,產品矩陣升級已見成效。2024年推出的"豐谷酒王·珍藏20""私藏30"兩款次高端產品,將"低醉"技術與高端化戰略結合,終端定價突破500元區間,填補了長期依賴百元價格帶的產品空白。四川天府白酒品質研究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則為技術持續迭代提供了保障,這種"標準+研發+產品"的三位一體模式,正在重塑品牌專業形象。
突圍路徑的挑戰與機遇
諶超提出的"健康化、差異化、數字化"三化戰略,看似精準對標企業痛點,但落地過程仍面臨多重考驗。在健康化方面,如何將"低醉"技術轉化為可感知的消費體驗?業內建議參考"江小白"的場景化營銷,通過"商務宴請不易醉""家庭聚會不上頭"等具體場景,讓抽象概念具象化。
數字化轉型則需要避免形式主義。豐谷酒業的經銷商體系中,60%以上仍是傳統煙酒店渠道,對數字化工具接受度有限。諶超的全員直播經驗若要復制,需先解決三個問題:如何平衡線上線下價格體系?如何激勵經銷商參與數字化轉型?如何將流量轉化為復購?這些都需要超越單純的技術應用,觸及利益分配機制的深層改革。
更關鍵的是區域市場的精耕策略。在四川發展(控股)與瀘州老窖集團的股東背景支持下,豐谷具備整合川內資源的先天優勢。有分析認為,其應收縮戰線,聚焦川東北根據地市場,通過"社區品鑒會+煙酒店聯盟"的組合拳提升滲透率,待區域市場份額穩定后,再以"低醉"概念為突破口,逐步滲透重慶、陜西等鄰近市場,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徑,或許比盲目全國化更切實際。
豐谷酒業的"豐"回路轉,終究要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如何在堅守品質根基的同時,完成市場化表達的革新?馬斌時代的成功,在于抓住了白酒黃金十年的渠道紅利;如今諶超面臨的,則是存量競爭下的精細化運營考驗。
年輕化管理團隊帶來的不僅是年齡優勢,更是思維方式的革新。但歷史經驗表明,區域酒企的復興從來不是單點突破的結果,而是戰略定力、執行效率與資源整合能力的綜合體現。對于豐谷而言,當務之急不是復刻傳奇,而是先解決"活下去"的現實問題——盤活庫存、穩定價格、重建渠道信心,在此基礎上,讓"低醉"技術真正走進消費者心智。
川酒江湖的競爭已進入深水區,豐谷酒業能否重拾"金花"榮光,或許不在于能否創造奇跡,而在于能否將每個正確的選擇堅持到底。這場翻身仗,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