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二姐,你的追劇寫作成長搭子。
《錦繡芳華》看到最后,幾乎所有人都有個疑問:
為什么大福跟穿魚都有娃了,蔣長揚跟何惟芳卻一點兒動靜都沒有?
有人說,他們忙著經商和云游,有了孩子會不方便。
但我從淑妃跟圣人的對話里,卻聽出了蔣長揚跟何惟芳不要孩子的真實原因。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低調做人,收斂鋒芒。
PART 01
再好的情誼,也怕猜忌。
在大結局時,淑妃又收到了何惟芳給她寄的東西。
她開心地拆“包裹”,圣人卻在旁邊一臉不開心。
因為圣人收到的,只有蔣長揚給他送來的“工作匯報”。
而且,這份“工作匯報”里,幾乎寫的都是“圣人啊,你的江山到處都有蛀蟲。”
淑妃安慰圣人,說蔣長揚幫他收集這些也不容易。
還勸他,要是想念蔣長揚,就喊他回京一起過年。
但是圣人是真的想念蔣長揚嗎?
我覺得并不全是。
圣人和蔣長揚一開始的志向,都是要還百姓一個安寧盛世,所以他們才會籌謀多年扳倒寧王。
但是,寧王倒臺以后,圣人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
如果他的心態沒有變化,那他收到蔣長揚的匯報,應該是欣慰才對。
蔣長揚幫他拔掉那些蛀蟲,不是正和他的初心嗎?
可圣人并不高興,因為蔣長揚在云游監察百官的過程中,一邊懲治貪官污吏,一邊定然也會收獲民心。
雖然圣人跟蔣長揚情同手足,但他們畢竟是君臣關系。
而任何君王,都不會希望臣子的民心勝過他。
所以,圣人不高興的真正原因,其實是隱隱有了猜忌忌憚之心。
PART 02
巔峰隱退,才是聰明之舉。
圣人的這份心,蔣長揚其實早就預料到了。
當初扳倒寧王之后,圣人給河東軍首領于錚的獎勵,是封他為郡王。
并且,讓他暫留京中,徹查寧王一案。
這個舉動,也就表明了圣人的心意。
河東軍驍勇善戰,并且在河東也深得民心。
如果把于錚放回去,日后難免會有功高蓋主的隱患。
圣人表面上封賞,還委以重任,實則已經開始牽制于錚。
于錚如此,蔣長揚自然也不例外。
可以說,圣人如今的天下,幾乎都是蔣長揚幫著他打下來的。
如果蔣長揚真的接受了圣人的建議,恢復身份,洗脫罵名。
那日后無論在朝堂之上,還是在民間百姓心中,蔣長揚的地位和名聲都會很好。
這時候如果再有那么一兩個朝臣,在圣人那兒挑撥一下,圣人對蔣長揚的猜忌之心必然加重。
所以,蔣長揚選擇在自己巔峰時刻隱退,十分明智。
他放下花鳥使蔣長揚的身份,也是放下了他前半生的一切功勞。
既安了圣人的心,又保全了自己的命。
PART 03
聰明的人,都懂得低調做人。
在離開之前,蔣長揚跟何惟芳都改名換姓。
蔣長揚變成了蔣大山,何惟芳變成了楊小花。
他們都跟過去做了切割,以一個對圣人來說毫無威脅的身份重新開始。
并且,他們云游經商,監察百官,遲遲不生娃,也是在跟圣人表達決心。
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一旦兩人有了孩子,勢必會為孩子謀算。
而兩人一個是重臣,一個是富商,并且都深得民心,如果真想要做點什么,輕而易舉。
不生孩子,安安心心做普通夫妻,就是在告訴圣人,他們對權勢毫無興趣。
不得不說,何惟芳跟蔣長揚,都是頂頂聰明的人。
收斂鋒芒,低調做事,才是保全自身最好的方式。
《韓非子·揚權》里有“君臣上下一日百戰”,說的是君臣之間的暗暗博弈;
《史記》里有“狡兔死,走狗烹”,說的則是人性里的自私。
人性從無“共富貴”,只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不平衡。
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如果看不透人性的真相,就很可能會成為被迫害的對象。
我們要像《這就是人性》里說的那樣:
“時時審視自己的行為,低調做人,不要成為讓別人內心不平衡的存在。”
以上,共勉。
我是二姐,用讀寫重啟人生,找尋人生的多一種可能。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點贊轉發,或者留言和我一起交流討論~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分享,如侵權煩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