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李現領銜主演、“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項目《錦繡芳華》日前在咪咕視頻會員收官。該劇開播前即創下咪咕視頻“年度最快破百萬預約劇集”紀錄,連續16天登頂貓眼網絡劇熱度榜,在暑期檔引發火熱的追劇熱潮。劇集在80余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引領“唐風”走入、走深海外市場,成為2025年中華文化“出海”的高質量、現象級劇集。
商道仁心詮釋家國大義
《錦繡芳華》改編自小說《國色芳華》,但在整體敘事上突破了傳統思想框架,沒有拘泥于小情小愛,深耕“商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內核。
在故事感情線處理上,何惟芳與蔣長揚兩人的感情始終與家國大義緊密交織,雖彼此牽掛,卻始終將責任置于個人情感之前。他們的選擇,也是全劇的高光時刻,深刻詮釋了作品的核心立意:真正的“錦繡芳華”,不在于個人的權勢財富,而在于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共享太平盛世。
匠心雕琢盛唐美學
《錦繡芳華》在視聽語言與文化表達上也獨具匠心。無論是百花爭艷的芳園、熱鬧有趣的東西兩市,還是能夠代表劇中各家底色的宅院府邸,一街一景一花一物都能感受當時長安的繁華和開放包容的氣度。女性角色發型的寶髻、雙垂髻,再到簪花、珠釵花鈿、妝面腮紅,細致雕琢出唐朝仕女圖的神韻。
劇中再現了多種傳統非遺文化如:鏤空竹、儺面具、風火流星、長沙銅紅釉、八角宮燈等,將非遺元素與國風美學進行融合。社交平臺發起#各地文旅都來認領錦繡芳華的中國非遺#、#和楊紫李現沉浸式體驗非遺盛宴#等話題討論,各地文旅官方賬號紛紛發文“認領”本土非遺,北京抖空竹、浙江龍鳳花燭、陜西花燈、福建螺鈿制作技藝、遼寧木偶戲、江西儺面具等成為近期文化熱點。
依托渠道優勢,咪咕視頻創新性地打通了"線上+線下"的全場景鏈路,讓劇集熱度突破圈層壁壘,還將影視IP與文旅生態深度融合,以沉浸式旅游攻略重構"影視+文旅"的內容表達范式。《錦繡芳華》首播暫告一段落,故事的余韻卻在觀眾心中久久回蕩,《錦繡芳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影視文藝創作結合的文化大劇范本,不斷探索文化“兩創”“雙效”統一、文化“出海”的新模式與新業態。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文杰
編輯/張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